20世纪70年代初,医学家就建立了检测甲肝病毒HAV和乙肝病毒HBV的方法,并对献血者进行了乙肝病毒HBV的的常规筛选检查,但临床上仍然发现一种与输血有关的特殊肝损伤因子,被命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美国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珍贵的病毒基因克隆,将其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这使输血后肝炎病原研究获得突破。
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与乙型肝炎相似,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数量极少。
丙肝病毒分为若干个基因型和亚型。一般分为6型。基因型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中国大陆北方以2a型为主,南方以1b型为主。基因型和治疗效果相关,一般来说2型和3型明显好于1型。
丙肝病毒为含脂质外壳的球型病毒,具有囊膜和刺突结构,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研究还发现,丙肝病毒有一个多变异性特点,同型各株之间,甚至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病毒亦有差异。
177次浏览 2024-09-25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531次浏览 2023-08-28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0次浏览 2025-02-21
1947次浏览 2025-02-21
1885次浏览 2025-01-29
1964次浏览 2025-02-17
2245次浏览 2024-12-02
2013次浏览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