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9-04-0367493次浏览

耳石症的发病原因大多是因为耳石老化、过度用脑和用眼、头部外伤和中耳炎等。我们要预防耳石症需要做到保护我们的头部和眼睛,平时加强锻炼,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过度劳累。但如果已经患有耳石症,治疗耳石症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复位手法治疗,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方法治疗。

耳石症也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它的症状表现突然的眩晕和眼震,而且常常伴有恶心和呕吐。这种疾病一般中老年人比较常见,而且女性的发病率更高。耳石症不仅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中风偏瘫、脑部疾病,甚至猝死。那么耳石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一、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耳石症最直接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服药来缓解耳石症的症状,减少耳朵疼痛感,比如常见的药物有安定和谷维素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来选择服用药物。

2、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解决耳石症,那么患者可以选择做半规管阻塞术,通过阻止头部形成有效流动,缓解耳石症带来的眩晕感。
  3、复位手法治疗
  除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耳石症患者还可以通过复位手法治疗来进行治疗耳石症。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不吃药还能免受手术的辛苦。耳石症患者可以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二、耳石症的危害
  1、中风偏瘫和猝死
  耳石症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眩晕、呕吐的症状,还会损害耳内器官,严重的会造成耳蜗细胞死亡还有丧失前庭功能。长期下去很容易导致中风偏瘫甚至是猝死。

2、引发脑部疾病
  耳石症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尤其是中老年耳石症患者发病很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诱发脑梗死等。
  3、影响正常生活
  耳石症患者因为发作时会导致眩晕感,严重的还可能会恶心和呕吐。长时间下去很容易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影响正常的交际甚至是平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相关推荐

耳石症的能掏耳朵吗
耳石症是能够掏耳朵的,但是尽量少掏耳朵。耳石症主要是因为耳石脱落到半规管引起的,目前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明确,但是和掏耳朵没有太大的关系。耳朵里面有耵聍主要是在外耳道的位置,一般不会到中耳和内耳,所以对耳石症的影响不大。如果掏耳朵的时候,感觉到耳朵疼,主要是掏的位置过深。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掏耳朵的时候损伤到了听骨链,就会对耳石症造成影响。另外,在掏耳朵的时候,如果是因为体位的改变,而导致耳石症发作,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危险。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11

101942次收听

耳石症好了还会再犯吗
耳石症好了以后还有可能会再犯。耳石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明确,因此如果耳石症在治好之后诱因没有去除,仍然有可能会再次复发。例如平时情绪低落、情绪急躁、顽固性失眠等,这些因素导致的耳石症,如果没有将诱因去除以后,就可能会导致耳石症再次发作。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耳石症很容易会反复发作,因为老年人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血管硬化、血液粘稠度增加的情况,很容易会导致耳部微循环障碍,从而引发耳石脱落,再次出现阵发性眩晕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11

63597次收听

耳石症是很严重的病吗
耳石症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是也会对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影响。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主要症状就是会反复出现眩晕症状,主要就是头部在发生位置性变化,例如突然运动到某一个位置时,就会导致急性眩晕,但是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并不算是很严重。耳石症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会对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治疗起来并不困难,主要是手法复位治疗。但也有个别老年耳石症患者,在发作时会摔倒造成骨折。
语音时长 01:22

2021-05-11

90912次收听

02:17
怎样判断耳石症
判断耳石症主要从两方面:一个是症状,一个是客观检查。耳石症典型的症状表现为一个是反复的发作,每次发作都跟体位变化有关系。每次都是早晨起床或者半夜起夜时出现晕。再一个,耳石上的症状跟体位改变有关系,躺着、坐着、走路的时候不晕,只有低头、仰头、翻身、坐起、躺下出现天旋地转的晕,持续时间很短,比如向左侧一翻身,就天旋地转的晕起来了,赶紧回来就不转了。如果要确诊耳石症,就需要耳石症的检查叫位置实验,一方面确诊是不是耳石症,另一方面可以判断耳石症是哪个半规管的耳石症。
耳石症用什么药效果好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有两种药物,第一种治疗耳石症的药物就是因为改善内耳循环,内耳循环得到改善后,就会缓解眩晕症状。第二种是前庭抑制类的药物,该药物主要作用于耳石症发作非常强烈的时候,发作的时候还有恶心呕吐的症状,通过前庭抑制类的药物,可以尽快缓解耳石症。临床上除去上述的两种治疗手段之外,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方法来帮助耳石症恢复,如何采取中医治疗的方式来治疗耳石症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中医见效比较慢,为了更好的治疗耳石症,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药物的使用。
语音时长 01:01

2021-01-21

104126次收听

耳石症的治愈率多高
耳石症的治愈率高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患者被这样的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家不知道在患上耳石症之后应该怎么治疗才好,其实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有复位治疗和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下面为您详解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帮助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耳石症的相关类型是什么
耳石症的相关类型包括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上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
耳石症的症状特症是什么呢
什么是耳石症?耳石症的症状特症是什么呢?耳石症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顾名思义,阵发性就是反复发作,位置性就是体位改变的时候才会发作,一般表现为左右翻身,起床,躺下或者低头仰头等动作,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半夜起夜或者早晨起床的时候发病。
耳石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耳石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耳石症这种疾病,听起来似乎非常陌生,其实它是发病率最高的眩晕性疾病,只是一直都不为大家所知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那么,耳石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耳石症会带来哪些危害
耳石症会带来哪些危害呢?耳石症是一种我们并不是很熟悉的疾病,因此可能说到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很多人都是不了解的,甚至有一些患者认为这种疾病不用治疗就能够自愈而耽误了治疗时机,其实耳石症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耳石症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耳石症是如何引起的
耳石症引起的原因现在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我们临床中观察可能跟情绪、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不周,跟这些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跟年龄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比方说太过劳累,或者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太大,或者说睡眠也不足,都可以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可能是机体的分泌的水平和分布,它就会代谢会出现一个异常,结果造成了这种前庭毛细胞的碳酸钙的这种分布不均而造成耳石症的一种现象。这种耳石症的这种症状,有的时候可以自我缓解,有的患者就是只发作过一次,然后当天就能缓解,也有的人是几个星期也不能见到缓解,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在给患者做检查的时候,有时候他已经恢复了,但也有的恢复不了,我们就可以做一个体位性的纠正,就可以缓解。
语音时长 01:18

2019-11-18

52866次收听

01:53
耳石症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耳石症的原因可能跟情绪、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不周、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太过劳累,或者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太大,或者睡眠不足,都可以造成免疫力的下降。也可能是机体代谢异常造成了前庭毛细胞的碳酸钙分布不均而造成耳石症。这种耳石症的症状,有的时候可以自我缓解,有的患者就是只发作过一次,在当天就可以缓解,也有的人是几个星期也不能见到缓解,所以说有的时候,在给患者做检查的时候,恢复情况就根据患者的情况有轻有重,我们可以做一个体位性的纠正,就可以缓解。
01:50
如何确诊是耳石症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眩晕性疾病,它的特点是在头部活动的时候会突然感到眩晕。可以是看东西摇摆,也可以是天旋地转,一般持续几秒钟或十几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只要头部停止活动,很快就会好转。如果再次转动头部,还会继续出现类似的症状。怀疑耳石症的朋友要去擅长耳石症的门诊进行检查,大夫会根据情况做相应的检查。通过变位试验来确定到底有没有耳石的存在,变位试验阳性后,还要做相应的一些检查来排除其他的疾病,像颈椎病、大脑的疾病等等,排除其他疾病以后就可以确诊耳石症。
01:31
耳石症复发率高吗
耳石症发病率比较高,会给患者朋友带来很大的危害。耳石症经过治疗以后,确实可以根治。有的人一辈子只得了一次耳石症,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耳石症即使经过复位治疗好后,还会复发,所以做好耳石症的预防工作很重要。有些人治好耳石症还复发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过度的熬夜、过度的劳累、过度的着急,有的人一年可以复发好几次,感觉比较痛苦。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耳石症的预防工作,才能防止病情的复发。
02:01
耳石症可以自愈吗
耳石症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良性疾病。当耳石症患者的病情较轻的时候,有自愈的倾向。有一部分的患者,可以在几天到几周之内逐渐缓解,得以自愈。耳石症是否可以自愈,主要是看石头是否可以复位。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根据平衡的调整情况,达到自愈的目的。调整的机制时间肯定是比较长的,相对比复位的治疗效果肯定会慢。耳石症是属于容易复发的一种疾病,大部分的耳石症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耳石症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耳石复位,使错位的耳石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在进行耳石复位以后,患者在转头以及活动的时候,耳石不再刺激神经,就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头晕的现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