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前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12-1063402次浏览

一般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个关键阶段,当其转阴时,说明体内病毒的浓度减少,免疫系统开始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这可能预示着良好的转归和预后,其前兆包括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下降、其他肝功能指标改变、病毒抑制状态等。具体分析如下:

1、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下降:在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前期,乙型肝炎病毒的DNA水平会下降到较低水平。

2、其他肝功能指标改变:血清胆红素、ALT、AST等指标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标准值。

3、病毒抑制状态:患者在转阴前兆期,病毒可能处于抑制状态,但并非完全清除,仍需继续关注和治疗。

除以上表现外,还有其他表现,例如食欲增加、乏力减轻、免疫学指标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情况并非意味着病毒被完全清除,患者仍需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症状复发、抗体水平下降等情况,患者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肥皂可不可以杀死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一般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当中,其实离开了乙肝病人的血液是不会独立存活的。所以肥皂一般是不会杀灭乙肝病毒的,用肥皂杀灭乙肝病毒也是不太科学的,肥皂并没有杀灭乙肝病毒的作用。一般乙肝病毒是通过抗病毒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人的血液、乙肝病毒核苷的表面,可以控制它的复制。其实乙肝病毒离开了乙肝病人血液之后是没有活性的,不会、在日常物体的表面,不用刻意去关注,是不是有乙肝传染的风险,是没有活性病毒存在的。
语音时长 01:00

2021-11-05

63436次收听

01:53
出生打过乙肝疫苗以后还需要打吗
如果发现抗体比较低,低到30、50,或者100以下水平,可以再补打一针乙肝疫苗,使抗体能够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有效的水平。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中国把乙肝疫苗作为计划免疫的内容之一。每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会接种乙肝疫苗。但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后产生的抗体不是终生持续存在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的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体的数值下降到10以下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保护作用了。出生以后虽然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不是终生都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过些年要进行抗体的监测。
01:48
急性乙型肝炎能治愈吗
急性乙型肝炎是可以治愈的,一般在成年人年龄阶段感染乙型肝炎,90%都是急性的,能够彻底治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后,可以导致机体引起急性的乙型肝炎,一部分人也可以发展成慢性的乙型肝炎。急性的乙型肝炎在发病初期,虽然消化道症状比较明显,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食、肝区疼痛,甚至有低热等症状,肝功生化转氨酶也明显的升高,甚至出现黄疸,胆红素的升高,但是急性的乙型肝炎,经过休息和治疗以后,肝功能够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也能得到缓解,病毒随着肝功的好转,病毒也会逐渐的被清除。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会传染吗
对于乙肝病人有没有传染性,主要看病毒的载量,如果病毒是阳性的,就有一定的传染性,病毒量越高,传染性越强,病毒量低,相对传染性较小,很多乙肝的病人都是一个慢性携带者,肝功能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它病毒载量可能比较高,还是具有传染性,通过血液或者通性接触,有可能感染乙肝。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强弱与肝功能是否正常并没有直接关系,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比较快,传染性就比较强。评估患者传染性强弱需要进行乙肝病毒DNA数值检测,呈正相关的。乙肝患者平常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时候,要尽早去治疗,进行护肝治疗,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避免喝酒。
语音时长 01:28

2021-05-26

77968次收听

01:40
乙肝传染途径有唾液吗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一般情况下唾液是不会传染乙肝的。如果担心会传染乙肝,可到医院做乙肝相关的检查,比如查乙肝五项,看是否得乙肝,是否有乙肝的抗体。如果没有乙肝的抗体,可到社区去打乙肝疫苗,有乙肝保护性的抗体后就可以不受乙肝的感染,有乙肝疫苗后基本不用太担心乙肝传染的情况。
高剂量乙肝疫苗唐山投入使用
避免感染乙肝,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接种乙肝疫苗,记者从唐山市疾控中心获悉,高剂量60ug(微克)乙肝疫苗已经开始在唐山使用,这就给乙肝疫苗无应答人群,提供了一次能够产生足够的乙肝抗体的机会。
乙肝核心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HBc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是有乙肝患者传染性的标志。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不表示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只是说明存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仅反映出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
新生儿有黄疸能注射乙肝疫苗吗
新生儿如果有明显的黄疸是否可以注射疫苗,也必须要结合情况,一般生理性黄疸在消退之后就可以注射,但是如果是病理性的黄疸,本身就需要结合情况,如果是因为肝脏疾病所造成,这就不可以选择注射,而且存在异常的情况也同样不可以选择注射。
乙肝一定要治疗吗
乙肝不是所有患者均需要立即治疗。乙肝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简称,乙肝可分为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两者时间界定为6个月。急性乙肝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不适,肝功能损伤不严重,可以不予临床药物治疗。急性乙肝剩余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恶心、腹胀、尿黄等不适,肝功能损伤严重,需要积极保肝抗炎、退黄等治疗。急性乙肝可转为慢性乙肝,对于慢性乙肝,也不是所有患者均需要立即治疗。如果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肝脏炎症/纤维化病变无或轻微,即使病毒复制活跃,可暂时不予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肝脏炎症/纤维化病变明显,病毒复制活跃,建议积极保肝抗炎、抗病毒等治疗,以防病情加重,进展至肝硬化。
语音时长 01:20

2020-02-11

53954次收听

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患者无异常,少数的感染者出现黄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不喜欢吃油腻的,食欲不振,肝肿大,脾肿大。乙肝携带者是指通过性生活,血液,母婴垂直等方式感染了乙肝病毒,可以化验乙肝两对半发现,但是没有出现明显肝炎的体征和临床的症状,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大部分的是乙肝携带者在查体的过程中发现,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在饮酒,劳累,免疫力出现改变的情况下,会出现肝炎的体征,那就是明乙肝病毒的复发,成为活动性的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只是带有乙肝病毒者,没有临床症状,但是还是有传染性的,能够传染给周围其他容易感染的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大部分表现为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乙肝小二阳,单纯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等,乙肝病毒的含量越高,传染性越强。
语音时长 01:38

2019-12-30

55709次收听

01:51
乙肝的症状
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导致的肝炎,称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有些乙型肝炎的病人不一定会有临床的症状和表现。大部分病人可能会乏力、腹胀、不想吃饭等。有些病人还会表现为肝区的疼痛。如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出现黄疸,可能会有目黄、皮肤黄、小便黄。转氨酶升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厌油。如果病人比较敏感,病人可能会出现肝区的疼痛。一般来说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的症状就是乏力、腹胀和肝区疼。但症状只是诊断疾病的一个方面,不能完全依靠症状来进行诊断。
什么是乙肝表面抗体阴性
作为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它一般会在患者的肝脏表面出现。由于人体对乙肝病毒没有抵抗能力,患者的乙肝表面抗体就会呈现阴性,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同时要积极预防肝炎病毒的再次入侵。
什么是乙肝活动期
乙肝的活动期就是乙肝病毒在人体肝脏内存在,对肝脏引起了一些损伤,也就是有肝炎的这一段时期叫做肝炎的活动期,或者叫做乙肝的活动期。这个时期并不是乙肝病毒直接引起的肝脏损伤,而是乙肝病毒在肝脏内的存在,被人的免疫力发现后,人的免疫力杀灭病毒的同时把肝脏也损伤了。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它存在的场所就是肝细胞。人的免疫力、免疫细胞、各种抗体去抵抗病毒时也会损伤肝细胞,这时候就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出现一些肝功能的不正常。这个时候就是需要给乙肝病人进行治疗的一个时期。
语音时长 01:32

2019-01-24

68542次收听

05:44
服用核苷类药物注意什么
核苷类药物,根据它的有效性和耐药性,分为一线药物和非一线药物。目前在中国上市的一线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除此以外,还有的药物或是抗病毒的效果差,或是耐药变异发生率高一些,现在已经不把它作为一线药物使用,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这些药物是在一线药物没有条件使用的情况下或者一线药物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情况下才选择的药物。除了药物选择以外,在用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还应该了解核苷类药物的副作用。根据不同的副作用和患者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药物。
乙肝免疫球蛋白用打3针吗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的第二个婴儿出生后的母婴阻断免疫程序就是注射二次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只建议在出生时使用一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