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1-1351673次浏览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当病人发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了解自己的饮食,不要吃垃圾食品,辛辣食物和油腻的食品和强劲的口味食物,因为食物是没有帮助血液的循环系统,也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血液粘度大大增加,贫血症状更加严重。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应该要关心各种饮食的调理,多补充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这样对自己的身体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也能减少贫血带来的多种危害。有些人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时,一直都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经常吃垃圾食品,那么可能会造成贫血更为明显的症状类型。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垃圾食品
  生活中有很多人比较钟爱一些零食,殊不知有很多零食属于垃圾食品,经常吃垃圾食品,就会导致人体对营养吸收的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引起消化不良或血液系统循环障碍症状。所以人们通常远离垃圾食品,尽量不吃薯条或炸鸡等垃圾食品。
  辛辣食物
  有些人经常吃辛辣食物,其实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也会引起血液系统循环紊乱的症状,严重往往还会伴随贫血的症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大大减少。
  油腻食品
  油腻的食物消化会导致消化比较困难,如果经常吃过于油腻的食物,让这些油腻堆积在体内,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血管,严重还会导致人体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并将伴随血栓的形成,甚至影响人体的血压,造成贫血症状。
  重口味食物
  人的肠胃是非常脆弱的,而重口味的食物对肠胃的刺激更是非常大,经常食用重口味食物,就会容易产生多种危害,包括血液系统循环失调、内分泌失调等,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些重口味的食物。
  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饮食注意事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很多食物是不能吃的,所以要仔细了解这些饮食结构,调整自己的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规律,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障碍。如果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比较明显,这样还会容易引起各种内分泌紊乱和代谢效率下降,而且还伴有血液系统循环紊乱,对身体危害很大,所以当患者发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影响患者健康。

相关推荐

哪些原因会引起铁蛋白偏高
铁蛋白偏高主要的原因是有两大类,第一是因为铁蛋白是炎性指标,当体内存在细菌性炎症,或者是非感染性炎症的时候,铁蛋白都是可以表现出来一种升高的表现。第二,就是大量输血的病人,会出现铁过载相关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反复输血的病人相对的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炎症反应出来的铁蛋白升高应该是更常见的内容。当做检查的时候,发现铁蛋白增高的时候,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急性感染的病程。如果有一个急性的细菌感染性病程,或者是病毒感染的病程,铁蛋白升高就和这样的感染过程是相关的。其实更多见的应该是细菌感染的过程,但是像嗜血细胞综合症这样的,很多是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的时候,也是会经常会看到铁蛋白的升高。除了感染性疾病以外,自身免疫病也是会产生无菌性的炎症反应,也会出现铁蛋白的升高,C反应蛋白的升高,这些都主要是由于血液当中存在的一些抗体,产生的一些炎症反应。除了这两个以外,像肿瘤性疾病,也会产生这样的无菌性的炎症反应,也会造成铁蛋白的升高,所以在肿瘤标志物里边,是包含了铁蛋白这样一个检测指标,也是通过检测到血清铁蛋白的升高,来作为非特异性的肿瘤的标志物,去筛查病人是否存在着,某个器官的肿瘤。铁蛋白升高的常见的这些反应,发现以后,还是要去做相应的感染的免疫的,以及肿瘤方面的筛查,来除外这些疾病引起的体蛋白增多,铁过载实际上是血科内部的输血相关的疾病,其实还是相对的不是那么常见的。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83581次收听

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提示是什么病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巨噬细胞产生血小板的能力下降,这时候机体中大血小板比例,就会出现明显降低的情况。如果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比如白血病患者化疗以后,由于化疗药物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病人出现骨髓抑制,这时候骨髓造血功能是减退的,外周血中大血小板比例,也会出现明显降低的情况。二是有半数白血病病人,血小板平均容积减低。三是血小板平均容积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血小板平均容积参考值为7-11fl,血小板平均容积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大。大血小板就是指血小板的容积超过11fl以上的血小板,大血小板就说明血小板成熟度较低,成熟的血小板往往体积较小,未成熟的血小板往往体积较大。所以,在临床上检查血常规的时候,如果发现血小板的体积比较大,这种情况如果比例比较高,就要进行进一步的骨髓穿刺检查,看骨髓的造血功能出现了什么异常。通过检查骨穿、骨髓的形态学,就能判断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血小板体积过大。所以,血小板的体积可以大,也可以小,过大和过小都是一种异常的病变,必须再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它的具体原因,明确原因以后才能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2:33

2021-07-09

106849次收听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坚持运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机体运作的能力,也能达到强健体魄的作用,对于体质衰弱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朋友可适当做些有益于身心的运动,但要切忌过量以免发生外伤,一旦外伤出血就非常危险了,可直接影响病情的治疗效果。
怎样才能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
注意饮食营养,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多吃甲鱼汤、排骨汤。有出血倾向者,进食无渣半流食。患者居室或病房空气要新鲜,阳光充足,定时紫外线消毒,重型再障患者有条件可住层流室或隔离病房。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传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传染?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越来越多,在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患者不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其生命也会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传染呢
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是不具有遗传性的,导致这个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还有肝病,带状疱疹等一些病毒也会导致该疾病发生。除此之外,糖尿病药物、镇静剂、抗风湿病药物、疟疾药物等都会引起这个疾病发生。想要更好的治疗这个疾病,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解具体病因合理用药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好发人群及分型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好发于青壮年人群中,其中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更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其中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更容易发生死亡。
02:56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什么危害
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多方面,它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出现异常导致它不能正常生成血细胞,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症。比如,血小板的减少会继发各种出血而危及生命;白细胞的减少会继发各种感染而导致发热等各种疾病的发生;红细胞减少,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一经确诊,一定要积极治疗,防止出现因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的数量减少而导致的贫血,感染病症或者不正常出血,还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建议大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在治疗贫血,治疗白细胞的减少以及治疗各种类型的出血症上有很多优势。
03:03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如何治疗
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其中急性再障患者的血象非常低,也就是说血小板、血色素、或白细胞的数量很低,而且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治疗重型再障一般采用强化的免疫治疗,或者用骨髓移植方式治疗。慢性再障以环孢素雄性激素治疗为主,部分病人也会使用相关的刺激因子比如说EPO,促红素粒胞刺激因子等进行治疗。中医治疗普通再障的疗效较好,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虚,所以以补肾为本,临床上常常使用鹿角胶、仙茅、当归、仙灵脾、枸杞子、黄芪这类的药物来提高肾主骨生髓的功能以增加骨髓中的造血细胞数量,促进骨髓造血,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01:54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有三大症状:出血、感染和贫血。根据病症的轻重程度也可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重型再障的患者常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口腔血泡和鼻腔出血,出血程度重甚至出现内脏出血。重型再障导致贫血往往是重度贫血,患者常表现心悸气短,甚至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心衰情况。并且重型再障患者的感染现象也较为严重,常出现高热,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粘膜感染,甚至菌血症。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三大症状都会相对较轻。
01:4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是一种骨髓造血组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占70%,另外的30%可能跟环境因素有关。如果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积极配合治疗。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很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造血原料,营养问题或失血问题等等造成造血原料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同时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单纯的红细胞减少。
语音时长 01:23

2018-06-13

59420次收听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组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是贫血中的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但是不会遗传下一代,它主要受到后天外界因素影响或是自己机体里的某些变化造成一些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
语音时长 00:48

2018-06-13

54602次收听

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影响寿命吗
如在生育年龄期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要积极治疗,血色素,红细胞,白细胞接近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可以怀孕。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控制不好,盲目怀孕,此时风险较大,会有出血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孩子患病几率。建议一定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怀孕。
语音时长 01:15

2018-06-13

47768次收听

02:05
再生障碍性贫血饮食注意什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反复出血,可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贫血程度,在饮食当中应注意饮食均衡,菜肴烹调应细软清淡,易消化吸收,可吃些软饭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食物过硬造成消化道出血,注意食物卫生,否则易发生肠道感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