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社交恐惧症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2-1257986次浏览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有不相信自己、不愿意参加聚会、对社交感觉焦虑等表现,虽知道这些反应是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这种疾病的出现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性格因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

有些人的性格特别内向,不知道应该如何与他人交流,时间长了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会感觉特别的紧张、恐惧,不敢与他人说话,甚至不敢见人,此时往往会认为自己出现了精神病。其实这是社交恐惧症,但是许多人不了解这种疾病,那么,社交恐惧症什么意思呢?
  一、社交恐惧症什么意思
  社交恐惧症处在人多的地方,或者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感觉恐惧的疾病,这属于心理疾病。虽然自己清楚的知道这种反应是不合理的,但是却无法控制。如果病情严重时,常常会处在惊恐发作的状态,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社交恐惧症的症状
  1.不相信自己
  患有这种疾病时,往往会小看自己,对自己自我评价特别低,觉得自己无论干什么都干不好,觉得别人都会看不起自己,所以常会引起极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2.不愿意参加聚会
  患有社交恐惧症时,只要到人多的地方,就会感觉特别的不自在,总是局促不安,还会出现脸红、口干、出汗等症状,所以常常会独处于家中,不愿意出门。
  3.对社交感到焦虑
  出现社交恐惧症时,因为无法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总觉得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会出洋相,所以常常会对社交感觉特别的害怕与焦虑。
  三、社交恐惧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
  这种疾病的出现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家族中有人出现社交恐惧症,自己出现社交恐惧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高10倍之多。
  2.心理因素
  自身能力比较低,或者颜值比较低,但是自尊心比较强时,也常常会产生社交恐惧症。
  3.家庭因素
  如果父母经常大声的呵斥孩子,或者孩子在学龄期性格比较压抑等,慢慢的就会出现心理扭曲,不愿意接触社会,导致社交恐惧症出现。
  4.性格因素
  社交恐惧症的出现和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因为性格内向的人不好意思主动与他人攀谈、交往,时间长了就会封闭自我,出现社交恐惧症。

相关推荐

社交恐惧症会不会遗传
社交恐惧症可遗传,遗传因素是病因之一,其诱发因素与神经生化因素、心理性因素或家庭因素有关,需引起警惕。
社交恐惧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社交恐惧症诱发因素是家庭因素、精神性因素有关,根据精神分析学判断,大概率患病者因家庭因素影响,家庭环境可直接影响个人情绪。
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患上社交恐惧症之后,首先需要采取自我疗法,让自己树立信心、不苛求自己、勇敢面对以往的窘境。另外,也需要配合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情景疗法,让患者置身于假想情景当中,以慢慢适应社交恐惧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最后,还需要配合应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稳定病情。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
患上社交恐惧症之后,会出现一系列异常躯体症状,进而会引起免疫力下降,且容易诱发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另外,社恐患者过度焦虑和担心的心理,会导致自己思想观念不正常,也可能做出违法、不道德、邪教等异常行为动作,甚至还会引起精神失常。
社交恐惧症会遗传吗
社交恐惧症可能会发生遗传,与基因和染色体变异等先天性因素有一定关系。但相对来说遗传几率较低,且不是发病唯一因素,大多数情况还是与后天因素有关。其中在临床方面多见的主要是家庭关系紧张和生理功能遗传,不良心理和性格也可成为诱因。
02:07
社交恐惧症是什么
社交恐惧症是在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时过分担心、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的症状以及回避的行为。社交恐惧症常发病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男女发病几率相差不大。临床上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的症状以及回避的行为,一旦发现被人注视,会不自主脸红、不自然、不敢与人对视、不敢有目光接触。社交恐惧症往往带有回避的行为,不敢去社交场合,严重者会出现社会隔离。社交恐惧症与患者自卑心理有关。
社交恐惧症引起的原因
社交恐惧症是病因不确定的疾病,一般考虑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及人格特点、先天因素有关系。有研究表明社交恐惧症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另外有研究显示人体内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都参与到它发病机理中。心理因素方面,有学者认为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内向、胆小、容易紧张、焦虑的一种人格特质,有部分病人从小可能就会经历父母的丧失、与父母的分离,从小不怎么接触生人或者是缺少社交的经验,导致成年以后容易患有社交恐惧症。
语音时长 01:00

2019-10-11

54533次收听

社交恐惧症是不是内向
社交恐惧症的人绝大多数性格都是偏内向。内向和外向主要看是否愿意跟别人交往,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给别人。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不太愿意跟别人打交道,其实背后还是跟他性格有关系,性格就分内倾型和外倾型,内向型和外向型。社交恐惧症的病人,总体性格是偏内向,或者说内倾的。不愿意跟人打交道,只要跟人打交道地方就采取回避。这个跟成长有关系。比如,小孩在成长的时候需要:第一,父母的陪伴,第二,父母要鼓励他跟同龄人打交道。如果父母陪伴不足,父母又很焦虑,指责型偏多,孩子老完不成任务,怕完不成任务。所以他跟人打交道时候,就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不放心的状态。时间长了,他慢慢就不愿意跟人打交道,愿意自己跟自己待在一起。
语音时长 01:42

2019-07-24

57877次收听

克服社交恐惧症的办法
先说一个现象,要去参加一个聚会,你跟谁坐在一起呢?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是愿意跟熟人坐在一起,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这就是人的本性。当跟比较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相对放松、自在。当跟陌生人坐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不自在,容易比较紧张。而社交恐惧症的病人,跟熟人坐在一起,跟熟人打交道,也不自在,也有些紧张,所以,病人干脆就尽量回避跟人打交道的场景。当一个人有社交恐惧症的时候,如果是比较轻,相对还好克服,如果比较重,医生建议一定要做心理咨询。不管轻还是重,当意识到有社交恐惧症的时候,那要怎么克服,就要有意识多跟人打交道,比如,社交场合可去可不去,但是就要有意识去参加,有意识训练自己。从源头讲,当孩子小的时候,当父母的就不要一心盯着学习,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语音时长 01:41

2019-07-24

53489次收听

02:02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就是不愿意跟人交际,喜欢独处。社交恐惧症实际上是焦虑症的另一种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一、不愿意主动社交,例如,一个人平时与人交往时看不出来,但他不愿意参加社交场合,或者在社交场合时不主动聊天,参与活动等。二、社交时会出现明显焦虑症状,比如发抖、出汗等。例如,有一种余光恐惧症,病人总觉得别人在说他,在看他,病人很害怕,其实这与社交恐惧症很相似。例如,有些做实验的人,喜欢和瓶瓶罐罐相处,而和人交往就会累。所以,社交恐惧症的背后是一种回避性人格。
01:53
社交恐惧症是内向吗
社交恐惧症的病人大多数是内向或内倾型的性格。因性格分类有内倾型和外倾型,内向型和外向型。而内向和外向主要看,是否愿意跟别人主动交往,与别人透露自己的心事。而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只要是人际交流,就采取回避状态。所以,社交恐惧症的病人绝大多数的性格较内向或内倾型。社交恐惧症与孩子的成长有关。首先,父母要陪伴孩子。其次,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如果父母陪伴不足、焦虑、较多指责孩子等,会造成孩子与人交往总处于焦虑状态,长时间后,孩子会更愿意独处而不想与人交往。
吃什么药物治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可以服用抗焦虑的药物,也能服用抗抑郁剂,以小剂量为主,可以降低心率,让患者焦虑紧张的症状缓解。不过都是对症治疗,更重要是心理治疗。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症,医学上认为这种恐惧,其实是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往往表现为预期焦虑,或者患者在当时所处场合的一种焦虑。对于社交焦虑而言,预期焦虑反而会更严重。比如一个人明天要上台演讲,他今天就开始焦虑,晚上睡不好觉。在演讲前几小时等待的时候,其实最焦虑。站在台上开始说话时,患者会发现自己的焦虑症状慢慢减轻。所以社会恐惧患者最难以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难以克服自己身体的反应,担心别人会看到他的紧张会笑话他。所以这样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焦虑的药物,也可以使用抗抑郁剂,小剂量抗抑郁剂有很好的抗焦虑作用。抗抑郁药包括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抗焦虑药物包括罗拉、丁螺环酮等。还可以使用降低身体应激反应的药物,比如β受体阻断剂,包括心得安(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降低心率,让患者焦虑紧张症状减轻。但这些都是对症治疗,最重要仍旧是心理治疗。
语音时长 03:24

2019-06-27

51162次收听

上学恐惧症的表现
上学恐惧症会出现心跳、心慌,很难受、有一种要死了的感觉,没办法在教室,但是孩子回到家里,没有任何症状。引起上学恐惧症,往往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恐惧本身。如果孩子做心理测查、精神检查,可能会发现他其实一直有抑郁的问题,这种抑郁情绪,导致孩子没办法去上学。一部分孩子是因为在学校里遇到欺凌事件,或者家庭出现了变故,因为父母的关系、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导致孩子情绪方面出现问题,对未来失去希望,所以孩子不愿意去上学。部分孩子可能是因为躯体问题,无法上学。部分孩子,和其他孩子有情感方面的纠葛,导致他上学恐惧。所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上学恐惧。比如抑郁的孩子,要接受抗抑郁治疗。由于欺凌导致的问题,可能需要家长和学校沟通,帮助孩子应对校园欺凌,孩子如果有躯体症状,则需要得到一些有效治疗。
语音时长 01:27

2019-06-27

58946次收听

02:18
社交恐惧症吃什么药物
社交恐惧症吃抗焦虑药物,抗抑郁剂,降低身体应激反应的药物。抗抑郁药包括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抗焦虑药物包括丁螺环酮等。患者有躯体症状,还可以使用降低身体应激反应的药物,比如β受体阻断剂,包括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降低心率,让患者焦虑紧张的感觉减轻。社会恐惧症患者最难以克服的是心理、以及身体反应,担心别人会看到自己的紧张,会笑话。所以社会焦虑症患者,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也可以使用抗抑郁剂。小剂量的抗抑郁剂有很好的抗焦虑作用。
02:15
多少人有开学恐惧症
很多孩子都会患有开学恐惧症。这种恐惧,可以认为是一种焦虑情绪。这些孩子往往在礼拜一上学的时候,表现为很烦躁、不愿意上学。再小一点的小孩,可能就会表现出躯体的症状,比如肚子疼、恶心、头痛,然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想去上学。尤其在幼儿园的孩子,症状可能更明显。一些家长朋友,这时候可能需要更耐心地去对待孩子的焦虑、恐惧症状,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温和地去安慰他们,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恐惧。家长要理解,这种焦虑、恐惧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父母要帮助孩子真正克服开学的恐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