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样的肠息肉最可怕?医生:发现这几种息肉,赶紧切掉!

发布时间:2020-06-1566328次浏览

息肉是引发癌症的祸首之一,而95%的肠癌基本都是息肉导致的,所以,大家对肠道息肉的关注力度要加大。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肠道息肉都会引发肠癌,哪些相对安全,哪些十分危险?下面由消化科医生李婕琳来解答。

肠息肉的病理分类与恶性程度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又叫做化生性息肉,多发于远侧大肠,体积较小,直径小于1厘米。增生性息肉表面光滑,基底较宽,有单发和多发的情况。根据组织学研究,这种息肉是由比较规则的增大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较规则,大小染色质含量变化小,核分裂比较少见。增生性息肉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部分有成熟细胞出现,通常不会发生恶变。
  2、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又叫做假息肉,它是肠粘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从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发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病变肠道中。炎性息肉为多发性,体积较小,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如果患者病程较长,可能会出现息肉体积增大。炎性息肉形态多为窄、长、蒂阔、远端不规则。炎性息肉一般会随着炎性消退而自愈,恶变几率较低。

3、管状腺瘤
  管状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80%的罐装腺瘤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癌变率约为1%-5%。
  4、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大部分为单发,体积比较大,直径通常大于1厘米,基底比较大,约10%-20%有蒂。绒毛状腺瘤表面呈暗红色,质地粗糙或者有绒毛状凸起,或者有小结节状。绒毛状腺瘤长发于直肠区域,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会伴随上皮出现增生,癌变率比较高,是管状腺瘤10倍以上。

5、混合状腺瘤
  混合状腺瘤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性质的腺瘤,而是既有管状腺瘤成分,又含有绒毛状腺瘤成分,其癌变几率介于管状与绒毛腺瘤之间,也处于恶变率高的范畴。
  小结:肠息肉根据恶变性质可以归纳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如增生性和炎性息肉比较常见,恶性率低;而腺瘤性息肉如管状、绒毛、混合状腺瘤,恶变率高,应尽早筛查、及时治疗。

肠息肉的治疗
  肠息肉的治疗主要以内镜息肉摘除术为主,如果患者并发其他症状,可能会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切除、定期复查。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异常症状,如大便规则改变,有便血、便脓、黑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时,应立即做肠道检查。
  发现息肉后,医生会根据诊断结果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镜下切除、氩气刀灼除、高频电切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等。经过治疗后,息肉失去发展条件,癌变几率大大降低。另外,息肉具有一定的复发率,为了控制复发,患者应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油脂摄入,忌咸辣等刺激食物,烟酒也要戒掉,还要增加体育锻炼,肥胖患者应适当减重。

相关推荐

做肠息肉手术后为什么会肚子疼
肠息肉手术往往是肠镜下切除,而做肠镜需要做肠道准备,头一天或者当天口服泻药,就是清肠药,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服用三、四千毫升的液体,水配合着清肠药,对胃肠功能是个影响。肠镜的操作如果结肠比较直,或者没有弯曲、冗长,肠镜操作比较顺利,往往术后比如切除直肠息肉不疼痛,如果肠镜进入不顺利,切除直肠息肉以后,肠功能或者充气,由于做肠息肉的时候,结肠镜要把肠腔充开,充气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肚子胀甚至疼痛。如果较大的息肉,用钛夹、钳夹或者剥离切除,或者圈套器套扎,也可能引起反射性的内脏神经痛,也就是内脏神经痛可能出现短暂的腹痛情况。还有一种就是做完肠镜以后,胃肠功能有恢复的过程,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胃肠功能紊乱,短暂的,比如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所以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及时的进行调整,如果持续肚子疼比较明显,腹胀非常明显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肠息肉切除,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肠瘘这种情况下,可能就需要及时进行外科干预了,所以普通的肠道息肉切除,一过性腹痛不可怕,如果疼痛比较剧烈,就要及时求助于做肠镜的医生,或者消化科医生、肛肠科医生,找明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语音时长 02:55

2021-11-05

79201次收听

03:01
做肠息肉手术后多长时间可进食
肠息肉的大小、类型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进食时间的主要问题。如果3mm以内的小息肉,术后在麻药清醒以后可以开始进食,有的甚至手术当天就可以进少量的流食,甚至是半流食。但如果作为比较大的息肉切除,2cm以内到5mm以上的,这样切除有缝合或者有钛夹夹闭的情况下,进食时间建议24小时以后更安全。但如果是比较大的肠息肉,甚至是癌变的息肉,2cm以上基底宽的息肉,需要做肠段切除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外科的原则,比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来判断什么时候能进食。通常做肠段切除以后,需要到有排气、胃管引流很少,肠功能恢复的时候才能够开始进食。
03:24
肠息肉多大需要切除
肠息肉大于0.5cm,也就是5mm以上的息肉,通常都是建议切除的。肠息肉大概分两大类,一类是炎症性息肉,一类是腺瘤样的息肉。对于肠黏膜的破损,炎性增生刺激,会形成炎症性息肉,炎症性的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可以观察。如果息肉大于5mm,也建议切除。腺瘤样的息肉有癌变的风险,大于2cm以上的腺瘤,癌变风险会超过50%,所以对于腺瘤样的息肉,如果发现形态上符合或者像腺瘤的,即使比较小的息肉,也建议切除,两、三毫米以上的腺瘤样的息肉也会建议切除。在肠镜检查的时候,对于小的炎性息肉,以及小的腺瘤样的息肉,不太容易鉴别,可以通过观察,等息肉大了以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做肠息肉手术需不需要住院
如果做了肠镜以后,发现自己长了一个息肉,如果息肉很小,什么叫息肉,就是小的一个肉东西,只要小于0.5公分,做肠镜的同时就可以给它切了。切完了以后,同时大夫就给送病理,一个礼拜病理结果就出来,可能是增生型的,有可能是炎性的,最不好的可能就是管状腺瘤样的息肉。有可能一看息肉太大了,比方大于0.5公分,有0.8公分或者1公分,这样的人就不能切。为什么,如果要是把它切了,比方1公分的,切完了就容易肠穿孔。要是确实很大,比方0.8公分、1公分左右的,我们建议最好是住院切除,因为还是很小的,只是不适合于在门诊切除息肉,适合于住院切除。有的人讲,住院切跟门诊切有什么区别,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住了院以后切是一样的切,但是术后我要管理你。怎么管理,就是不让你吃东西,控便,就是不让排便。因为只要排便就有肠蠕动,那块切完了,肠子薄就容易穿孔。控便就是不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多饿的慌,在医院就要输一些营养液。
语音时长 01:53

2021-07-09

90102次收听

老感觉肚子里有东西在动是咋回事
有东西在动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一个正常的空气和肠蠕动在动。第二个可能是一个粪便的一个蠕动。第三一个可能会有那种病变,比如说是那种息肉、溃疡、肿瘤或者说是肠道的寄生虫这些。我们挨个说一下,第一个情况就是说事实上的话,每个人他都有一个正常的一个肠蠕动,声音大的时候我们自己都可以觉得,听到那种咕噜咕噜的响,这个我们叫一个正常的肠蠕动。每个人正常大概是有3~5分钟,这个我们听诊器听的话就是个肠鸣音,3~5次每分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这个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可能会有一个那种大便,然后事实上说我们知道正常人大概是每天一次的一个大便,如果您是那种比较敏锐的话都可能有感觉到肠子然后在蠕动,然后的话用手一摸的话,甚至说都可以摸到一个粪块的情况。然后第三一个就是我们可能得需要警惕的话,就是说那种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来的这么一个那种肠蠕动增快,或者是形成一个肠道内的一个包块的这些情况,这个有可能就是一个器质性的病变,甚至说有可能是一个严重的器质性的一个病变。您比如说我们如果是那种所谓的比较大的那种结直肠的一个肿瘤,甚至说咱自个儿都可以在肚子上摸到一个包块,甚至说可以摸到东西,可以推动,这个就是一个比较让人担心的这么一个结直肠的占位。另外的话就是说,有可能的话还可能是那种所谓的肠道的寄生虫的疾病,比如说蛔虫、绦虫,它如果是在肠道里面蠕动的话,有可能咱们就觉得肚子里面都在动。当然的话,随着中国整体的卫生状况的一个提高,事实上这些那种肠道的寄生虫病越来越少了,像我们一年的话,基本上可能一例这种患者都见不着。所以的话,老是觉得肚子里面有东西在动的话,可能是一个正常的肠蠕动,可能也是一个粪块,也可能是一些其它的器质性的一些病变。
语音时长 02:44

2021-07-09

90527次收听

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肠息肉的症状最多见的是大便性状的改变。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或者是稀便,或者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些人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血便,如粘液血便,或者是粘液性的大便,这些都是息肉比较常见的表现。但是有的息肉也并不是都有明显的典型的表现,也可能在临床上是没有任何表现的病人,做肠镜的时候无意当中发现有息肉。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有肠癌家族史,或肠息肉家族史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大便性状有改变的人群,一定要进行结肠镜的检查及早的发现肠息肉,避免严重的后果。
语音时长 01:40

2020-03-20

58125次收听

02:31
什么是肠息肉
息肉本身就是肠粘膜表面,从粘膜层上增殖起来的一团肉,它本身又和肿瘤有不同,它是良性的一种增生。息肉分很多种类型,一种是炎性,比如炎症细胞,包括13粒细胞都可以在局部增殖产生改变,用活检钳取下来发现,只是炎症细胞的局部进入。还有就是增生性,这种也是一个正常细胞的累积,增生性和炎性基本上都不会癌变。肠息肉里面还有腺瘤性息肉,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性腺瘤、绒毛管状腺瘤,都有一定的癌变率,绒毛状腺瘤最危险,管状腺瘤次之,绒毛管状居于其中。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肠息肉的发生有着很多不同的原因,虽然如此,但是患者的症状还是比较相似的,在最初时会出现明显的便血现象,后期也会导致大便的习惯改变,大便的现状改变,患者也会伴有明显的腹痛现象,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脱垂,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的情况就不可忽视。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很长减的一种病症表现。主要出现在肠粘膜的表明,有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主要是遗传或者长期抑郁,心情不好导致的。息肉较大时,患者会出现下坠感或者大便带血的症状。要及时进行微创方法或者保肛术进行治疗。
肠息肉怎么治疗
一旦被诊断为肠息肉,患者就需要选择合适疗法来治,一般可使用中药灌肠疗法,同时需配合服用黄柏、蒲公英、桃仁等中草药组成的中药方剂。另外,患者也可尝试采用激光气化法以及微波透热法等物理疗法来治,但在具备手术指征时,最好及时做息肉切除手术。
01:50
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现在发现胃肠息肉后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胃肠息肉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氩气治疗、圈套切除治疗。一般息肉切除之后,患者住院期间需要暂时禁食水几天,在临床主要是补液输液观察,观察患者切除息肉部位有没有出血情况,有没有创口的情况,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感染的迹象。一般根据胃肠镜下的治疗情况决定患者的禁食水时间、输液补液的时间,进而再决定患者何时开始进食。进食一般从流食、半流食到普通饮食过度。根据胃肠镜的治疗情况还可以决定病人的出院时间。做完手术以后,如果没有好好的护理,那么身体恢复的速度就会变慢,而且复发的几率也会非常高,所以患者一定要自己好好的护理,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肠息肉如何做手术
肠息肉具体手术方式,现在都是以微创为主,可以做腹腔镜,甚至可以做开腹清扫手术。肠息肉一般是在两公分以下,直接做肠镜就可切除。但是切除要看病理结果,比如一级腺瘤或者是黏膜炎症,就可以不用手术,但是如果肠息肉大于两公分或者是病理结果是三级腺瘤,一定要做手术住院。
语音时长 01:07

2018-09-14

58831次收听

01:34
肠息肉微创手术后饮食
对于肠息肉患者的微创手术方法,不需要开腹。一般情况下,对于患有肠息肉的病人,可以通过腹腔镜,或者是肠镜的镜下手术,行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在做完手术以后,需要禁食一天到三天的时间,防止肠蠕动的产生;患者需要住院进行手术,可以给患者输氨基酸以及脂肪乳,可以给患者提供一定的营养,再逐渐让患者吃流食,要注意防止肠穿孔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在肠息肉的术后,患者需要吃“细粮”,不能够吃芹菜、蒜苔、韭菜以及卷心菜等含有粗纤维的食物;还可以做奶白鲫鱼汤、牛尾汤,一些大补的食物,非常适合患者在术后的饮食。肠息肉的患者,在做完手术以后,不要吃肉、鸡蛋以及海鲜等发物;同时,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肠息肉怎么治
肠息肉是指在结肠肠腔上突出的赘生物。肠息肉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可行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就用药物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做系统检查,确定符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的主要原因是来源于慢性炎症刺激所致,所以手术以后还需要积极注意,预防复发。术后需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另外需要规律饮食和生活,避免熬夜劳累,同时需要按时复查,术后三个月的时候可以复查一下肠镜检查看看明确创面恢复情况,以及有没有复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