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别轻视肠息肉,发现这种息肉必须切,否则可能会癌变

发布时间:2020-06-1649075次浏览

在之前的科普内容中,我们讲到过肠息肉的危害以及多种类型,由于息肉的发生我们无法自行判断,只能从某些异常症状进行猜测,必须通过正规医疗检查也就是肠镜检查才能确诊。在临床诊断中,有些肠息肉患者运气比较好,提早发现并及时切除,防止息肉继续恶化、发展。但是也有些患者轻视肠息肉的危害,拖延病情,导致息肉恶化、癌变。今天分享一个具体案例,希望能提高大家对肠息肉的关注度,不要出现病情拖延情况。

案例:
  45岁的张先生是生意人,经常应酬,三年前因经常便秘腹痛到医院做过一次肠镜检查,结果显示他患有多发性结肠息肉,大约在4毫米-6毫米。但是由于他当时忙于事业,只是常规肠镜检查,没有做具体的病理检查,也没有做内镜息肉切除。
  三年后,也就到了去年年中,张先生腹痛、便秘症状加剧,甚至排出的粪便颜色发深、发红,于是来到我院再次做肠镜,这次还做了病理检验。结果是:多发性结肠息肉较三年前明显增多,并且有三枚亚蒂息肉达到1.5×1.0厘米的大小,属于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于是,我们对张先生的病情采取内镜下治疗以及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后息肉基底切缘未见肿瘤累及。

除去三枚较大息肉后,其他多发性息肉建议观察治疗,这种息肉一次性难以根除,需要多次治疗。可喜的是,张先生的腺瘤性息肉还处于发展期,此次治疗控制了恶化趋势。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肠息肉属于肠粘膜局部增生长出的赘生物,具有单发和多发性,结直肠等肠道区域都可能发病,尤其中老年人属于好发群体。从案例上来看,张先生发现自己排便习惯异常后,就到医院做检查,说明他对疾病的防范意识比较高。
  肠息肉的症状隐藏较深,有时候可能没有症状,而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以前不便秘,突然在某段时间内频繁出现便秘,伴有腹痛或便血,那么很可能是肠道病变引起的,肠息肉的概率较大。目前,肠镜检查是很准确的方法,在做肠镜的同时也要进行病理检测。

哪类肠息肉容易癌变
  良性肠息肉:
  淋巴性息肉,具有单发、多发的特征,好发群体为20-40岁人群,大多出现在直肠和直肠下段,癌变率低。炎性息肉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引发的,通常为多发性,大小在1厘米以下,当炎性疾病得到控制甚至治愈时,息肉有可能随之消失,癌变率低。增生性息肉多在远侧结肠处出现,基本在1厘米以下,基底比较宽,多发性比较常见,癌变率低。
  恶性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也叫做肿瘤性息肉。根据组织学可分为三种结构类型:1.管状腺瘤;2.绒毛状腺瘤;3.混合型腺瘤(包含前两种)。这种息肉癌变率高,是罹患肠癌的因素之一。当然,并非良性息肉肯定不癌变,只是相对来说恶性程度低。如果良性息肉逐渐发展,就像案例中张先生起初只是多发性息肉,拖延病情没有进行正规治疗,在息肉逐渐增生、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转变为易癌变的息肉。所以,及时检查并治疗肠息肉很关键。

肠息肉的检查及治疗
  根据近几年我国大肠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建议35-40岁的人群在体检中加入肠镜项目。如果其他人群出现肠道、消化系统异常,也要进行内镜筛查。通常情况,较小且恶化几率低的单发性息肉,可以在肠镜检查中切除;多发性需分批清除;较大的息肉要在病理检查结果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肠息肉具有复发性,尤其是多发性息肉的再生率较高,所以患者除了积极治疗,还要在医生的安排下调整生活饮食方式,降低息肉复发率,同时定期要进行复查。

相关推荐

02:10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中注意事项
首先,医务人员经肛门缓慢导入内镜后,沿直肠与结肠逐渐向前推进,直至到达盲肠末端。随后缓慢回撤内镜,并仔细观察息肉部位,如息肉较小,可直接应用活检钳切除,如息肉较大,则需应用圈套器切除。如上述方法均难以切除息肉,则需在病变部位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病变完全抬起后予以切除。切除的息肉组织,随即会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并确认是否已发生癌变等。检查结果大约会在一周后领取。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需由主治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综合决定。术中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术中应严格遵从医务人员指导,同时为便于导入内镜,并准确观察病变,术中还需要向肠腔内注入少量气体,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而出现腹痛或腹胀,如出现腹痛或腹胀,应尽量放松缓慢深呼吸,如腹痛或腹胀逐渐加重,且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01:58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前准备
大肠息肉目前主要采用内镜治疗,体积较小的息肉可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如息肉较大或疑有癌变倾向,或怀疑在切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可先钳取部分肌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后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前准备事项与肠镜检查基本相同,术后因需要禁食并预防出血等并发症,可能会需要短期住院。为确保安全,患者应在术前将既往病史、现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相关情况如实告知医务人员;如目前正在应用相关药物,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遵医嘱服药;术前应遵医嘱禁食并适当服用肠道清洁剂,促进肠内容物排出体外;术前需要摘除假牙、首饰等物品并妥善保管;为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便于术后护理,手术当天需有家属陪同。
03:03
肠息肉切除术后几天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肠息肉切除以后,几天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一般情况下比较小的息肉,个数比较少,比如0.3cm以下的息肉,术后3-4个小时以后就可以饮水,吃点无渣流食、半流食,第三天以后,就可以进正常饮食。如果比较大的息肉,比如超过0.3cm,或者多发的息肉,甚至带蒂的息肉,临床上切除的时候,或者用胶圈套扎或者用肽夹,这种情况下就需要2-3天后进食,这期间可能需要补充一些无渣的营养液或者静脉补充营养液,2-3天以后如果没有便血,就可以进全流食、半流食,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可以进正常的饮食。
肠息肉取样活检准确率高吗
应该说既准确又不准确。先说准确,首先,肠息肉取活检就是通过肠镜对息肉取了一块组织下来,送到病理科用显微镜来检查,看是否是癌细胞。对这个检查来说,病理应该是叫病理活检,这是临床上病理诊断,最准确的诊断了,叫金标准,所以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为什么又说并不一定就很准确,其实主要取决于取样的过程,一个是息肉毕竟比较大,取活检的时候,不太可能把整个息肉切掉,甚至有些人多个息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把所有息肉都切除完。对某一个息肉,活检钳是非常小的,不像手术的时候整个切掉了,可能只是取的表面的一点黏膜,也就是说如果息肉恶变了,肿瘤了,有可能只取表面正常组织,没有取到真正的癌细胞,这样自然会影响准确率了。第二,如果有多个息肉的时候,可不可能把所有息肉全部取净,可能也不见得,也许只是做了部分的采样,这样的话有可能,万一正好把恶变肿瘤息肉给漏掉了,就使得结果不准确了。所以肠息肉的活检,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语音时长 01:36

2021-07-09

71335次收听

肛门里面胀痛什么原因
肛门里面如果有下坠感,胀痛的非常明显,一般来说是因为有痔疮,痔疮要是太大,像有水肿,有痔静脉曲张,它有可能会有胀痛。当然这里也不除外有的肛管里长肿瘤,它也会胀痛。所以如果自己觉着肛门有胀痛,特别不舒服,尤其是很长时间,建议可以先吃一些药,比如说吃点消肿的药,吃点能够帮助不胀痛的药,如果觉得吃的药三四天,甚至一周不管用,建议最好到医院去查一下。因为到肛肠科做一下指诊,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如果发现没有异常,也放心了,如果发现有异常,可能还要做一下肛门镜,做一下乙状结肠镜,甚至如果还没有发现,可以做一下全结肠镜的检查。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检查,如果有毛病,不舒服,现在的医疗条件还是去医院检查比较保险。
语音时长 01:20

2021-07-09

97358次收听

01:53
肠镜切除息肉要消炎吗
肠镜现在非常普及,检查的目的是排除是否长有息肉,长没长肿瘤,是不是有肠炎等。一般来说患者在了解肠镜之前需要喝清肠药,因为如果做肠镜全是粪便,就没有办法进行肠镜,也看不见任何的息肉。所以做肠镜之前,已经把肠道都清洗干净了。如果在做肠镜的过程中发现有息肉,是可以消毒的。如果肠镜发现有息肉,当时给患者取完后,其实际是一种电切,切完了以后一定要送去病理检查。这种电切本身就是一种高温的治疗方法,所以患者不用害怕会感染,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切除息肉后感染的情况。
肠息肉多长时间会癌变
肠息肉一般分为腺瘤样息肉和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在病理学上称为肿瘤性息肉,大肠腺瘤性息肉据临床研究证实其经过几年会转变为大肠癌,即从肠道息肉腺瘤发展到癌变大约需要10年。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在10-20岁时会出现大量大肠息肉,此息肉都是腺瘤,大部分患者在刚过30岁时会癌变,因此,预防性切除时,最晚在20-25岁时间,因此患者对腺瘤性息肉要密切观察,越早切除越好。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变成癌,炎症慢慢消除,息肉也可能消除。腺瘤癌变的发生率相对比较高。腺瘤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混合腺瘤。相对来说,绒毛状腺瘤癌变的几率高一点,管状腺瘤癌变的几率低一点。
语音时长 01:31

2021-05-20

98674次收听

多发性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多发性肠道息肉也属于肠道息肉中的一种类型,不过发作的几率相对而言要低一些。而当其发作在人们身体上的时候,病人的身体不光会出现明显的腹部不适感觉,比如腹痛以及腹泻等。同时还会存在着便秘以及便血等症状。长此以往下去往往会导致病人的身体出现消瘦以及贫血等症状表现。
肠息肉很严重吗
肠息肉比较严重,需要积极治疗。肠息肉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分为腺瘤、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肠息肉当中增生性的慢性息肉、炎性息肉、绒毛管状腺瘤性息肉以及特性发育性息肉。其中慢性炎性息肉和绒毛管状腺瘤性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在绒毛管状腺瘤或者是增生性腺瘤,增生性息肉的基础之上,随着时间的延长,一般三到五年或者十余年,在本身息肉基础上,在息肉顶端,容易发生转移或者是恶变的情况,这些情况是恶性的一些表现,也就是管状腺瘤三级或四级的表现。需要在诊断息肉明确的前提下,应该尽早的给予肠镜下息肉切除,这是预防和再次发生肠癌或者是其他疾病的首要解决办法。而且在发现息肉之后,尽可能的一年左右复查肠镜,进一步排除其他的再发现息肉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33

2019-10-11

64134次收听

肠息肉癌变几率大吗
肠息肉癌变几率不是很大,肠息肉作为肠道疾病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病理根据组织学病理分型,分为腺瘤、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炎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以及幼年性息肉,可能会有已经的发生的癌变率。对于反复发作、反复刺激的肠息肉,也有可能会有变化的可能。所以说我们在临床当中,如果出现了大便性状改变或者便血的出现,而且患者有其他症状,体重异常的情况,我们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可以及早的发现潜在的肠息肉,并对肠息肉进行活检,以明确有无恶变的出现。如果一旦有恶变的可能,或者分化增加,及早手术或者是镜下切除,
语音时长 01:40

2019-10-11

56869次收听

直肠息肉危害有哪些
直肠息肉这个病多是直肠粘膜表面出现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确定其病理性质前我们都称为息肉。直肠息肉这个病的危害性比较高,比如大便异常及便血、肠套叠、脱垂、恶化等情况。肠息肉这个病如果没有积极的切除,具有一定的概率恶化,患者一定要多加小心。
肠息肉癌变的概率大吗
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可能性,是仅对于腺瘤性息肉而言的,其它类型的肠息肉一般不会癌变。而一旦被诊断为肠息肉,就要及时服用止血和消炎药物治疗,也可以服用茯苓、车前子、泽泻等组成的中药方来治,必要情况下最好是做外科切除手术来清除息肉组织。
肠息肉的症状
一般肠息肉患者会有腹痛,便血,便秘等症状出现,因为肠息肉是肠癌的前身,所以出现这些症状后,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肠镜检查,确诊为肠息肉后,可以通过电灼法,切除法,或者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积极地治疗,防止发生癌变。
01:43
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
进行肠息肉手术,需要在患者的肠子上切除息肉。需要在患者的肠子上,切一块小东西。在做完肠息肉手术以后,肠子就会变得很薄,就会容易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所以,患者的肠息肉切除以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肠息肉术后,要注意禁食2天到3天的时间,患者在禁食期间,只能喝水;第二,在做完肠息肉手术以后,患者最好不排便。因为肠息肉手术,就会切除肠息肉段的肠子,当肠子切除以后,就会变薄。当患者排便的时候,就会有肠蠕动的情况发生,而当肠蠕动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肠穿孔的出现;第三,患者在术后吃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要注意先吃流食,再吃半流食,再过渡到普食。如果患者是正常排便,没有腹痛,没有出血,就可以出院。
肠息肉多大需要做手术
肠息肉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一看息肉的形态,二看息肉的数量,三看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四看息肉的生长速度,五看是看家族遗传史。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的病变,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它的大小不一,小的可以如芝麻,大的也可以如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有带蒂息肉、亚蒂息肉、扁平息肉之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