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有哪些分型
发布时间:2020-07-1060617次浏览
胆囊癌可根据大体形态进行分型,可分为管壁浸润型胆囊癌和结节型胆囊癌,还有一种是腔内乳头状型胆囊癌。
1、管壁浸润型胆囊癌
管壁浸润型胆囊癌可发生在胆道任何部位,发病率也是最高的。一旦患上管壁浸润型胆囊癌,受累管壁会增厚,管腔也会变小或狭窄,很容易发生阻塞现象。
2、结节型胆囊癌
结节型胆囊癌相对于管壁浸润型胆囊癌来说比较少见,一般都是发生在较晚期的胆囊癌患者身上。这一时期的癌结节直径可以达到1.5~5厘米。
3、腔内乳头状型胆囊癌
腔内乳头状型胆囊癌有可能会把胆道腔完全阻塞,癌组织主要是向管腔内生长,也有可能会向管壁内浸润生长。
相关推荐
胆囊癌与胆囊炎的区别
胆囊癌注意事项
胆囊癌止痛药有哪些
胆囊癌做介入效果好吗
胆囊癌一定会复发吗
胆囊癌是胆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发病率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胆囊癌复发对于胆囊癌患者来说,是一种噩耗,胆囊癌复发不是每个胆囊癌患者都必须经历的。那么,胆囊癌一定会复发吗?
胆囊癌的治疗原则
因为胆囊癌极其少见,其症状反映为那些极为常见的胆道症状,所以通常直到进展期才被发现,而外科手术不能切除。在进展期,缓解疼痛和恢复正常胆汁从肝脏引流到小肠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胆囊癌加重的危害
有句成语是“唇齿相依,肝胆相照”。肝脏有病,常波及胆囊。肝炎患者的胆囊十有八九不太正常,而且肝病越重,胆囊改变越常见,越明显。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胆囊癌加重的危害。
胆囊癌是遗传病吗
经常会有一些胆囊癌病人及家属问医生,胆囊癌是遗传病吗?对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下结论。大量医疗实践发现,遗传因素在胆囊癌的发生过程中确实起一定的作用。到底胆囊癌是遗传病吗下面详细地为大家解答一下:
三种胆囊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介绍
胆囊癌是一种对胆囊伤害严重的恶性肿瘤,不少胆囊癌患者晚期时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出现消化不良、厌食的症状,需要积极的进行胆囊癌的治疗。那常见的胆囊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一般,常见的胆囊癌的治疗方法有:1、放化疗:放化疗是常见的胆囊癌的治疗方法,用来控制晚期症状

胆囊癌晚期是什么时候
胆囊癌晚期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是不论胆囊癌的肿瘤大小,只要出现了远处转移,即认为是胆囊癌晚期。第二个的判断方式是无论胆囊癌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只要胆囊的肿瘤细胞浸润、破溃到了周围脏器,都认为是胆囊癌的晚期。胆囊癌极其容易生长,极其容易引起浸润、转移甚至血行转移,因此胆囊癌晚期的治疗效果非常差。即便能够部分接受手术或者根治性的手术治疗,往往预后也不良,复发、转移或者再发的概率非常高,并且存活率也非常低。
为什么会得胆囊癌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胆石症,胆囊息肉,胆胰管合流异常等因素有关,另外其因素也会引起胆囊癌。一、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国为百分之八十左右。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是否诱发胆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只能说胆石可使胆囊癌发病率增多,有40%到50%的慢性胆囊炎症。二、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性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三、胆胰管合流异常,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粘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四、其因素,有报告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麦瑞综合征、胆囊管异常或先天性胆管扩张有关。

胆囊癌手术后注意什么
如果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明确地诊断为胆囊癌,那就需要注意进行手术治疗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直接是按照胆囊癌的根治术方式来进行,那么胆囊癌患者在手术后,主要需要注意的是,会不会出现术后的出血、感染情况,以及腹腔是否能够进行通畅引流,会不会形成局部的积液、短期的并发症,以及在患者手术后的后期,会不会出现转移,或者是局部是否会出现复发等现象。如果患者在做完手术以后,诊断为意外胆囊癌,在胆囊癌患者,进行第一次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进行单纯切除胆囊的手术,可能就会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是在胆囊癌患者的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就应该积极地给患者尽快进行根治性的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后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胆囊具有储存、浓缩和排空胆汁等复杂功能,除此之外,胆囊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胆管内压力。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的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肝脏分泌的胆汁会直接流入十二指肠,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消化阶段流入肠道的胆汁会出现不足的情况。因此,部分患者在胆囊切除术早期会出现脂肪消化耐受性较差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改善。事实上,许多患者术前胆囊都有一定程度的功能异常或功能衰退,此类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不但不会出现不良的后果,还可以通过切除胆囊病变来改善消化功能。

胆囊癌的原因
胆囊癌目前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显示,70%的病人与胆结石有关。例如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石胆囊癌的13.7倍,直径3cm结石发生胆囊癌的比例是1cm结石病人的10倍,说明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癌是长期物理刺激的结果,可能还有黏膜的慢性炎症、细菌产物中的致癌物质等综合因素参与。此外,完全钙化的胆囊、胆囊腺瘤、胆胰管结合部异常等因素与胆囊癌的发生,也可能有关。总之,对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特别是结石直径>3cm者;胆囊息肉单发、直径>1cm或基底宽广者;腺瘤样息肉,应积极行胆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