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发布时间:2020-08-2860740次浏览

得了糖尿病,适当的忌口是必要的,但什么都不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在科学膳食的前提下,糖尿病人也可以适当吃些水果。

所有食物都具有血糖生成指数,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可引起血糖快速升高,而血糖指数生成低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糖尿病患者可根据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选择水果。

柚子,血糖生成指数为25;

鲜桃,血糖生成指数为28;

生香蕉,血糖生成指数为30;

苹果,血糖生成指数为36;

梨,血糖生成指数为36;

柑橘,血糖生成指数为43;

熟香蕉,血糖生成指数为52;

猕猴桃,血糖生成指数为52;

西瓜,血糖生成指数为72。

Tips: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反季节水果

反季节水果上市较早,常在成熟之前被应用膨大剂、催熟剂和增红剂,不仅果实还没有成熟,也对身体有一定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如食用反季节水果,应洗干净后,放在温水里浸泡20分钟后再吃或放几天之后再吃,减小危害。

相关推荐

02:23
考格列汀片对服用时间有要求吗
考格列汀片通常是指倍长平考格列汀片,其服用时间一般无明确要求,饭前、饭后均可遵医嘱服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是一种DPP-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DPP-4的活性,提高胰岛素水平,帮助患者降低血糖,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该药属于双周口服降糖药,在单周使用的DPP-4抑制剂基础上引入了三氟甲基,增强了药物的疗效以及稳定性,还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其半衰期长达131.5小时,能降低用药频次、简化降糖方案,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满意度。该药使用较为方便,比较适合频繁出差、旅行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不受进食限制,饭前或饭后均可服用。该药安全性高,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在用药方案上,该药既可单药治疗,也可联合用药。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8%,可以遵医嘱单独口服该药控制血糖。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8%,或血糖水平一直不稳定,可以遵医嘱将该药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迪沙格列吡嗪片等降糖药物联用,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且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小。用药期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低脂、低糖的食物为主,如燕麦、玉米、番茄、黄瓜等,同时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02:29
倍长平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怎么样
倍长平通常是指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临床上常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通常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所致,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属于慢性疾病。治疗该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可以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并改变其临床结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该药物的半衰期可达131.5小时,通常可以降低患者的给药频次,简化用药方案,遵医嘱双周口服该药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方便性、依从性。此外,该药物采用葡萄糖依赖性降糖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的风险,让患者更放心。倍长平®考格列汀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与麦特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使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偏高,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日缘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对血脂的影响。在用药期间,还需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慢跑等,辅助改善身体状况。
03:03
空腹血糖5.5正常吗
空腹血糖5.5mmol/L,对于一般人群是正常的血糖。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如果空腹控制到5.5mmol/L之间,也是控制良好的状态。但是对于特殊人群,则是一个异常的血糖,比如对于孕妇来说,血糖空腹是3.9到5.1mmol/L之间。对于孕妇来说,如果发现血糖在5.5mmol/L,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空腹以及餐后一小时和两小时的血糖,来明确诊断是否为妊娠糖尿病。对于妊娠糖尿病,需要给与治疗,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果血糖仍然不能达标,可能需要胰岛素的治疗。
多吃糖就一定得糖尿病吗?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认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吃出来的...
女性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女性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很多,首先食量会增加,尿液也比较多,但是体重会减少。其次,患者会感觉到外阴瘙痒,皮肤瘙痒。另外患者会感觉身体乏力,做一点事情就累的不行,眼睛也比较酸疼,伴随视力下降等等,需要及时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得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得了糖尿病的患者,主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多尿、口干舌燥、能吃、容易疲劳、体重下降很明显等症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脚踝疼怎么治疗
脚踝疼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脚踝的疼痛,甚至是一些骨刺折筋膜炎,肢筋膜炎,这种情况都可能引起,甚至是鞋不合适了,脚踝可以疼痛。痛风引起的必须降尿酸,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必须降下来。首先找出病因再治疗,这才是最正确的,比如崴脚了,现在脚踝疼,这是一种合理问题,原因知道了,才可以合理的治疗,不知原因的单纯疼痛那是很难治疗的。
语音时长 01:34

2020-02-25

57737次收听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如果发现急性并发症,及时去医院治疗,一般不会留下长期损害。它主要包括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或感染。例如反复低血糖会损害神经,引起神经智力损害。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有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慢性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对各个脏器造成损伤,所以要关注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另外一个严重并发症就是糖尿并足。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未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31

55722次收听

消渴症就是糖尿病吗
消渴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糖尿病,为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叫法。前者是中医的诊断,后者是西医的诊断。消渴症主要表现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糖尿病本身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尤其是2型糖尿病,早期可能有肥胖。中医诊断糖尿病靠的是中医辩证及临床症状,西医诊断糖尿病需要临床症状结合化验室检查的血糖指标,只有临床症状,化验血糖正常,只能怀疑,不能诊断。只有空腹血糖≥七点零mmol/L,或者是OGTT2h≥十一点一mmol/L再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才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所以消渴症和糖尿病二者既有交集,也有不同之处。如果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以明确有无糖尿病。
语音时长 01:24

2019-12-18

58219次收听

01:45
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控制总能量;避免摄入精制糖;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和矿物质;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饮食搭配均衡;多用蒸、煮、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不饮酒,不喝含糖饮料;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一、控制总能量,维持适宜体重;二、保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避免精制糖的摄入;三、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四、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合理安排餐次,每天至少三餐;五、饮食搭配均衡,食物多样,做到粗细、荤素搭配,少量多餐,避免产生低血糖;六、烹调多采用蒸、煮、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同时要限制或者不饮酒,不喝含糖饮料;七、每天的摄入食盐量不可超过6克。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是由高血糖引起,分为: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由于高血糖太严重,直接引起来。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的综合征,这个时候血糖很高,需要及时到医院去进行治疗,否则会威胁到自己生命。由于胰岛素的应用,这些急性并发症已经减少或者容易得到控制。而对糖尿病人的健康影响更大的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会造成失明。糖尿病肾病,会造成肾功能不全,患者要进行透析。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比如麻木、疼痛或者感觉迟钝。一些和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人容易得高血压、动脉硬化,最后可能发生心梗、脑梗或者下肢动脉堵塞等大血管病变。
语音时长 02:02

2019-06-11

57515次收听

糖尿病人能喝牛奶吗
在人们正常的意识中,都认为牛奶中的糖成分是非常高的,所以许多糖尿病患者们都不敢去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牛奶中的糖成分只有百分之三左右,与平时的蔬菜糖成分差不多相同,牛奶比任何的水果糖成分都要低,所以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喝牛奶的。
03:04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病
糖尿病在中医中称为“消渴病”,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主要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其次还包括体重减轻,也就是常说的“三多一少”。一、上消在肺,病人主要表现为口渴。患者喝水较多,是正常人好几倍,甚至有些病人1分钟不饮水就渴的难受,饮水后仍然觉得口渴。中医认为是肺热、肺燥引起上消;二、中消在胃,主要表现为病人老饿。中医认为胃热、肺里有火时,会出现“消谷善饥”,即特别容易把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出现老饿情况,属于胃火、胃热较重。胃在中医里属于中焦器官,叫中消;三、下消主要表现为小便频、尿量也比较多。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是个伪命题,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但是血糖高并不一定是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1以上就需要做糖耐量测试进行进一步检查,另外糖尿病的诊断还跟血糖的测定数值和次数有关,超过诊断标准,显然就是糖尿病。
语音时长 01:09

2018-09-30

57791次收听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DR防治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在6%~7%范围能够有效延缓或减轻已经存在的DR的发展。而其他诸如高血压控制水平、血脂情况、是否吸烟等全身情况和生活习惯也已经被证明与DR的发展密切相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