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病原学特点主要包括如下:
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直径30~60nm的球形颗粒,外有脂质外壳、囊膜和棘突结构,内有由核心蛋白和核酸组成的核衣壳。HCV基因组为单组正链RNA,其编码区是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区包括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结构区分为核心区和包膜区,分别标码病毒的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
目前,将HCV分为6个基因型和100多个亚型,HCV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有关,中国、日本等以1a、2b为主,美国以1a、1b为主,在欧洲等地以3a为主。
HCV抵抗力较强,耐热,但对一般消毒剂尤其是氯仿敏感,如10%氯仿可杀灭HCV,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HCV灭活;HCV感染判断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有抗-HCV和HCVRNA两类,其中HCVRNA是反应病毒复制的可靠指标,抗-HCV不是中和抗体,是HCV感染并有传染性的标志。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丙肝现在没症状是丙肝吗
- 2 什么是丙肝
- 3 怎样知道自己得丙肝
- 4 丙肝是怎么引起的
- 5 丙肝怎么得的
- 6 治疗丙肝的丙肝药有哪些
- 7 丙肝是怎么得的
- 8 丙肝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