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发布时间:2018-05-0860797次浏览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孙思邈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养生格言。我们是不是可以引申为“生命也在于劳动”呢?因为正是有了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才学会了直立行走,由猿变成了人,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彩、明天优质健康的生活。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劳作的实践者。有人对我国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阿克苏地区的10位百岁老人,其中8人是体力劳动者。而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曾有一位农民寿星---冉大姑,直到晚年仍精神矍铄,满面春风,能吃能睡。她104岁时不仅下田参加劳动,且养了3头大肥猪,105岁那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人们问她高寿而健康有何秘诀,她风趣地回答说:“秘方是天天劳动,补药是阳光和风雨。不信,你们试试看。”她一生从不吃药,最后无疾而终,享年109岁。日本对一些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也发现,有1/2在75岁时,1/3在80~84岁时,仍没有中断体力劳动,至于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好运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动与静应当保持相对的平衡。经常适当的劳作运动,能促进身心健康。四体常勤,则五脏气血旺盛,肌肉丰满坚实,关节运动灵活,百脉通畅,故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加强和活跃了生命功能。运动和劳动是人的生理的正常需要,也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合理的运动对于促进人体内部的气血之运转无疑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也符合于生命学原理。适度合理的休息,可使机体与大脑得以休整,保持充沛体力和旺盛的精力。

古代名医华佗曾说过:“人体常欲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是否还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司马懿从蜀使那里打听到诸葛亮早起晚睡、事必躬亲、吃饭很少等一系列有关生活起居的情况后,断言这位丞相活不长了,结果不出他所料,不久诸葛亮便与世长辞,卒年才54岁。司马懿就是根据诸葛亮长期不注意起居调摄,费神太过,营养不足,势必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作出的正确预言。

有人作过研究:每晚睡眠超过十小时的成人,其死亡率比每晚睡七、八小时的人高80%,且多数是心脑血管病突发。这可能是因睡眠时间过长,血液得不到充分远行,导致血栓形成的缘故。

还有人做过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给疲劳和未疲劳的猴子同时注射等量病菌,结果疲劳的猴子被感染得病,未疲劳的猴子却安然无恙。这表明疲劳能降低生物的抗病能力,印证了祖国医学关于“劳倦致病”的理论。

因此我们要“小劳”但切勿“过劳”。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轻则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精神疲惫,肌肉消瘦;重则筋骨、肌肉劳伤,引起腰痛、关节疼痛等。《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因此任何体力劳动都不可太久,要量力而行,应“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过久则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会对形体造成损伤。特别是饥饱劳作,强力劳作,更是伤人致病的重要因素。

过劳,不但指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提倡科学用脑,就是要求人们在勤于用脑的同时,还要善于用脑,注重对脑的保养,防止疲劳作业。当用脑时间过长,感到精神疲惫时,要适当休息,或通过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方式来调节身心,恢复精力。现代医学认为,当脑力劳动过分紧张或持续过久后,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有关的部分就从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降低。此时若没有及时休息调整,强制性地继续工作下去,就要引起过度疲劳。长期的过劳使神经细胞的负荷超过了生理功能的界限,兴奋与抑制过程就失去平衡,产生神经衰弱等病变。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强度也大大降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正由一句笑谈变得越来越普遍。那么是不是养尊处优就可以长命百岁?是不是贪逸不劳反而可以安享天年?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国古代的皇帝就应该真的是万岁万岁万万岁,怎么会有300多位平均寿命还不足40岁呢?

可见,过劳易伤人,过度安逸同样可以致病。贪逸无度,不进行适当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不参加体育锻炼,易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精神不振,体质衰退,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引起种种疾病的发生。人们把一些体态肥胖、四肢疲软,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称为“现代闲逸病”患者。消除这种富贵病的方法就是“勤”,不可忽视劳动的健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或体育锻炼,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相关推荐

02:49
为什么总觉得很累
总觉得很累,是身体的能量代谢低下出现的一种感受。一、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过度,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会感觉特别累。二、缺氧。尤其是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情况下,因为上呼吸道相对狭窄,身体出现缺氧的过程,会感觉身体很累的情况。三、贫血、有胃病、慢性胃炎、身体铁吸收不良或有慢性失血的情况,如痔疮或月经量大,身体处于慢性失血的情况,末梢神经失去血液的濡养,也会感觉到特别的累。四、甲状腺功能低下使能量代谢偏低,也会出现特别累的情况。
宝宝退热贴一般要贴几个小时
当小宝宝发热以后,外用退热贴是一个比较常用,也相对来说比较好用的物理疗法。退热贴的原理是迅速的、起到局部退热的作用,通过化合反应带走一些热量,起到退热的作用。宝宝退热贴,实际上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一般4-6个小时,就要给孩子更换一下。如果贴的时间特别长,很多时候,退热的效果就不太明显了。所以,对于退热贴的使用,大家要注意,一般4-6个小时需要进行更换。另外,退热贴也有有效期,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是否还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如果超了有效期的范围,这时候就不建议家长再给孩子使用。还有就是,对于宝宝在用退热贴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小窍门。为了起到更好的退热作用,退热贴不是常温使用的。一般来说,如果宝宝有发热,可以预先把退热贴放在冰箱的冷藏区,稍微给它进行降温,进行冷藏。当宝宝发烧温度上来需要使用的时候,再把它贴到孩子的额头、腹股沟、腋窝等位置。贴到这些地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退热贴的作用发挥的比较快,而且效果也会更加持久一些。家长在使用的时候,不妨试一试这个小窍门。
语音时长 02:18

2021-07-09

103443次收听

03:00
身体疲劳乏力吃什么药
当出现气虚的时候除了身体的疲乏无力以外运动能力下降、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容易感冒,一旦感冒以后长期还不容易好,用一些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药物治疗。血虚引起的疲乏无力,除了疲乏无力的症状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血虚症状,像头晕、耳鸣、眼睛发干、视力下降等,就用熟地黄、山萸肉、桑葚、当归、白芍这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疲乏无力,属于湿热阻滞引起来的,除了疲乏无力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舌苔厚腻、大便不畅、小便发黄等,吃像黄芪、黄连、滑石、车前子等清热利湿的药物进行治疗。
犯困乏力是怎么回事
犯困乏力可能是疲劳综合征、贫血、焦虑症、抑郁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引起的。引起犯困乏力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需要考虑疲劳综合征,该病是因反复慢性疲劳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这多见于重体力劳动,长时间脑力劳动的患者,由于体能的过度消耗,精神高度紧张,从而导致乏力犯困的现象,完善相关检查,往往无器质性疾病。其次,还需要考虑贫血所致,患者往往会有面色苍白、心慌、犯困乏力、食欲不振的临床表现,完善血常规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另外,焦虑症、抑郁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脑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也可以导致犯困乏力的现象,这就需要结合患者的伴随症状进行鉴别诊断,明确病因。
语音时长 01:16

2021-05-21

85267次收听

老年人犯困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犯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考虑与休息不好有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会相对的缩短,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失眠多梦的情况,这就会导致白天精神倦怠容易犯困的现象。其次,老年人往往具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粘稠,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脑细胞处于慢性的缺氧过程,也会引起犯困,精神倦怠的临床症状,另外,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脑供血不足,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等疾病因素,这些疾病往往也会造成患者出现犯困的现象。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97409次收听

疲劳综合征的征兆
一般疲劳综合征的病发时间为6个月到18个月,患病时间较长的在五年左右。若是自身出现疲劳感超过六个月,时常还伴有记忆力减退、情绪敏感、注意力下降、性能力下降,以及提前衰老和睡眠时间减少的症状,可判断自身已患有疲劳综合征,应进行正确治疗和调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于长期性疾病,若出现超过6个月以上的疲劳感,可怀疑患病。最明显的症状便是经常出现疲累感,就算是休息后,疲惫感并不会减少。并伴有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的情况,同时患者自身的情绪也会比较敏感,身体也会经常出现疼痛感。
慢性疲劳综合征如何调理
慢性疲劳综合症在调理方面可以选择中西医方法相结合进行调理,首先要保证生活以及饮食习惯的规律性,不要过度的熬夜,可以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如果自我调节无法缓解,需要到医院选择药物或者是理疗等干预性的调养,但是单一的调养方法并不奏效,需要多种调养方法相结合才行。
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疲劳综合征的概念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虚弱性的,以疲劳症状为主的综合群。针灸能够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因为病症本身在疲劳综合征的形成和发生当中,现在的病因有不明之处。但是跟病人长期的工作劳力紧张、情绪的不畅以及体质的偏虚偏弱、阴阳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针灸调整确是在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减少机体的情绪的失常、调整人体容易疲劳的相关环境、解决机体功能低下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由于这些优势也就能够治疗疲劳综合征,针灸是治疗疲劳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法。
语音时长 01:39

2018-11-16

59226次收听

如何用中医调理疲劳综合征
用中医调理疲劳综合征平时需要注意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疲劳综合征一般是脾肾两虚、肝郁脾虚或者是心脾两虚,可以采用针灸和药物进行调理。如果年龄偏大、中年以上一般是脾肾两虚偏多,可以用中医针灸的方法、中药的方法进行调治。中医针灸的方法主要是脾经、肾经加上关元、气海、脾腧、肾腧进行针刺或者艾灸。如果肝郁脾虚,中青年比较多,就通过疏肝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脾经的像足三里、三阴交;肝经的气门、行间以及背部的肝腧脾腧进行调治,用平补平泻法。如果心肝气郁或者是心脾两虚,就适当再加上心经的腧穴,要泻神门、内关、加上心俞,另外再加上脾腧、肝腧或者是说气海、足三里等等,这样把心的元素再加进去,这样来讲就能够很好的调治。总之平时如果正确地运用中医保健的方法、针灸的方法就能够取得疗效,至于中药可以用八珍汤、归脾丸、加味逍遥丸等等联合的调制,也可以把几种中药分别的进行替换应用。比如今天服加味逍遥丸明天服归脾丸,后天服酸枣仁口服液等等,这些调制效果就好。总之来讲一句话,疲劳综合征可以用平时的预防和调治能有力地控制症状,减轻病的发生发展。
语音时长 02:31

2018-11-16

62858次收听

02:15
什么是疲劳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虚弱性的以疲劳症状为主的一个综合群,是近几十年来出现一个名词。针灸能够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在疲劳综合征的形成和发生当中,现在的病因有不明之处。但是跟病人长期的工作劳力紧张、情绪的不畅以及体质的偏虚偏弱、阴阳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针灸调整确是在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减少机体情绪的失常、调整人体容易疲劳的相关环境、解决机体功能低下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由于这些优势也就能够治疗疲劳综合征,所以说针灸是治疗疲劳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有效方法。
01:58
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吗
疲劳综合征属于亚健康中具有典型症状特点的疾病。亚健康就在于病与疾病之间,向前走一步是疾病,向后退一步是属于亚健康。在亚健康当中,疲劳综合征是特定的症型,它是属于亚健康,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亚健康。亚健康主要是指机体查不出什么疾病,但是自己有感觉,把它称为亚健康。但是疲劳综合征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又是特定的综合群,因此它可以放在亚健康之内,也可以不放在亚健康。所以,疲劳综合征还是要重视,不要完全等同于亚健康去对待。
03:01
疲劳综合征的常见表现
疲劳综合征最常见表现就是疲劳。疲劳综合征也会有症状,比如机体功能偏于低,胃肠功能、睡眠功能、运动功能、判断功能等各个方面偏于低下状态。情志有时候偏于抑郁或偏于焦躁或偏于不稳。这种疲劳不是平常干重活那样,休息一晚明天就好,而是无论是休息还是不休息,疲劳都不能减轻,而且这种疲劳是一个长期的疲劳,会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其他检查方面,特别是生理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其他的特性检查方面证据不足。所以要判断这个疲劳综合征,长期疲劳不解、休息运动不解或用治疗方法不能轻易缓解的心理疲劳,称为疲劳综合征。
警惕身体的危险信号
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表现出形形色色的症状,包括不良的心理行为、不振的精神面貌、对社会外界的不适应能力,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某种不适等。比如,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慢性咽痛、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疼痛、反复感冒等一系列难以用某一种病种予以解释的症候群。而一般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又无重大异常。
乏力疲劳暗示哪些疾病
一般情况下,乏力疲劳可能是患有贫血、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