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精神卫生领域欠债太多

发布时间:2018-05-0453233次浏览

在2017年11月28日,51岁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六院”)院长陆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精神病学领域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这个荣誉,陆林很是淡然,被问到以往的成就和曾经的艰辛与付出时,他只是轻轻地摇摇头,表示“不想说自己”,而提到门诊、医院、精神卫生的大环境,他的表情却随之丰富起来:提到学习、研究的快乐时,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说到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误解,惆怅地锁起眉头;讲到精神心理在国民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该领域尚待完善时,双眼又透露着坚定……在精神卫生领域越钻越深“跟谁住在一起?”“最近心情怎么样?”“父母和兄弟姐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在北大六院二楼专家门诊的诊室里,陆林常以这些问题开始他对每一位病人的问诊。“我们必须体会和关心病人的痛苦。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病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没有两个病人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陆林每个病人都会问一遍,认真聆听、记录、思考,不厌其烦。这份耐心与认真,源于心底的热爱。1989年,陆林从当时的华北煤炭医学院毕业,1999年取得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其间,受弗洛伊德等西方心理学、哲学著作影响,对精神卫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他决心做一名精神科医生。在陆林看来,精神科的医生不但要了解患者的疾病,更要了解他的想法、他的人生经历;遭受精神疾病的病人比其他病人更痛苦,医生的价值也更大……这些特质深深吸引了陆林,让他在精神卫生领域越钻越深,也愈发热爱。200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了两年访问学者的陆林决定回国发展。当被问到原因时,他轻描淡写地说:“回国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这是我的国家,就像我们过年过节一定要回家看父母一样。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根基。”面对记者的追问,他补充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家的,这毫无疑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条件确实比较好,但中国的发展更快,平台更大,机会更多。如果说想要追求生活的舒适,美国可能比较适合。

但如果你个人想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希望为生你养你的民族、国家做些事,毫无疑问——回国。”精神问题并不可怕陆林的门诊里,常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患者。陆林说,很多精神疾病通过合理诊治,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不用吃药,单纯通过心理治疗,60%的患者能治好失眠。对于很多人恐惧的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实际上80%以上的患者并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只要通过积极的治疗,一般都可以恢复,而且治疗也不复杂。即使病情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入院治疗、社区随访管理、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方式,也能使他们回归社会。曾经有位患者,来就诊时正在读研究生,觉得周围人对他不好,想要害他。经诊断,是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失常。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这些现象就没有了,后来,他继续做科研,当上了教授。陆林说,经过治疗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并不少见。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就在30岁时罹患过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陆林说:“中国社会目前对精神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不足,大家羞于谈自己的精神或心理问题,相关的专业人士严重缺乏,这些都将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现代社会常见的“路怒症”“居丧反应”等心理行为问题,都可以算是精神心理疾病,但却被忽视了。

对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率过低,加上对“精神病”的偏见和歧视,使很多人讳疾忌医,很难做到科学就诊。“我们要告诉大众的是,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就跟患感冒一样常见。适当锻炼、规律生活、尽量不熬夜等规律的生活方式,与父母、家人、朋友有畅通的交流通道等,有利于预防心理问题。如果个人不能调解舒缓、持续时间长,就要找专业的医生帮助自己。大部分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都是可以治好的,所以不要惧怕,要正视精神和心理问题。”陆林一再强调。建世界一流的专科医院2013年7月,陆林出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上任伊始,他就表示:“精神科解决的不仅是病人和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和谐的问题。”

多年来,北大六院蝉联全国精神医学专科医院声誉排行榜榜首,这有赖于陆林规划的整体目标:第一,要能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二,要更多地参与国家行业标准、政策措施的制定;第三,要将世界先进的技术、理念、方法,在中国普及传播。陆林说:“大目标确立了,日常工作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做。”目前,国内精神卫生领域投入欠债太多,发达国家占医疗卫生投入的5%,而我们只占2.3%。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设置没有完整的体系。专科医院要治疗重性疾病,也要治疗抑郁、焦虑等常见疾病,既需要精神科医生,也要心理治疗医生、心理咨询工作者,但现在专科医院心理咨询治疗的功能发挥得不好。国家和社会能够认识到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性,能够加大政策支持程度,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虽然做精神科医生很辛苦,待遇也不高,但我接触的医生们大部分都充满了热情,把精神卫生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陆林坚信,精神卫生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相关推荐

03:29
精神不正常的表现
精神不正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感觉障碍:患者可能会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的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等。也可能出现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的减低,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2、知觉的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幻听,经常感觉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也可能出现幻视,病人会看到天空中很多奇形怪状的图案,或者在墙上看到图像,比如死人、鬼怪等等;还会出现幻味,在没有任何气味的环境下,患者总能闻到奇怪的气味,比如说臭味、血腥味、腐败味等。也有人出现幻触,病人会感觉身上有虫爬感、通电感、火灼感等等。3、记忆方面的障碍:我们常遇到一些老年人,他们对于过去的、若干年前发生的事情,例如他们结婚或参加工作时的情况,往往都还记得,但对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起来。记忆减退的极端表现就是遗忘症。4、思维与智力方面的障碍:病人会出现被害的妄想,无中生有的坚信周围人会对自己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也有患者出现关联的妄想,感觉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关系。有的病人还会出现物理影响妄想,感觉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受到外界力量的操控,不受自己的控制。5、情感方面的障碍:比如病人会出现情绪异常高涨、狂躁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情绪异常的低落,心境抑郁,对身边的事漠不关心的情况,自卑、自责等等。有些患者会情绪不稳,易激怒,喜怒哀愁,极易变化。
03:29
精神状态不好怎么调整
确定精神状态不好,可以做以下调整:第一、要意识到这种是一个病态,必须得加以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必需的治疗。可以多听音乐,多接触正面的东西,生活中负面的东西不接触或者是少接触。可以去听听音乐会、看看文艺演出,接触一些阳光的、正面的东西,能够调节心情。第二、加强运动。白天多活动,可以跑步,跑步会刺激内啡肽的生成,会增加愉悦感。第三、多晒晒太阳。晒太阳有利于精神、情绪的稳定。第四、多与人沟通、交流,多和平朋友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方式。
神经病是否就是精神病
神经病大多数与精神病无关,但是有时候也可能存在着一些联系。一般来说,这属于两种疾病,神经病是指脑、周围神经、脊髓和骨骼肌由于血管病变、外伤、肿瘤等引起的一些疾病,常见的疾病有肿瘤、中风、肌无力和多发性硬化等。而精神病大多数是由于体外的多种有害因素作用于大脑,使大脑功能失调,破坏了大脑功能的完整性,以及人对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使人出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异常,还会削弱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出现病态心理和举动。有些神经疾病也可能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1

62187次收听

判断精神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精神病的检查,一般需要经过病史采集、精神专科检查、相应的量表测查以及相对应的辅助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因此每个人、每种疾病所需要测的内容略有不同,而相应的辅助检查,需要根据年龄、既往躯体疾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排除检查。例如对于年龄偏大、既往有过躯体疾病史的,可以通过测查心电图、CT、做相应的血液学的检查等,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针对不同的精神疾病,可以采用相应量表测查。比如要做抑郁评定、焦虑评定、强迫评定,还有SCL症状筛查等心理学方面的量表检查。更重要的是精神检查,精神检查就是由精神科医生来做,从知、情、意三个方面来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判断有没有精神疾病。
语音时长 01:19

2021-05-20

85626次收听

如何治老年人精神病
老年人的精神疾病首先要看病因。如果是一种继发性的精神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出现了脑器质性疾病。比如脑梗死或者脑出血。这些疾病可以通过头影像学,如头颅核磁或头颅CT进行鉴别。如果发现相应的病因可以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通常在原发疾病好转后患者的精神症状也会得到改善。如果进行躯体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灶说明是功能性的疾病,常见的包括老年抑郁症和老年妄想性障碍。前者主要表现情绪低落为主可以使用一些抗抑郁药治疗,比如舍曲林或者西酞普兰等。后者常伴有歪曲而坚定的信念。比如说有人偷了自己的东西,或者是怀疑自己的爱人背叛自己这样的情况,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见的相对安全的,比如说奥氮平或者喹硫平。
语音时长 01:28

2021-05-20

106841次收听

什么是轻度认知障碍
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减退,但日常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轻度认知障碍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的减退,根据病因或大脑损害部位的不同,可以累及记忆、执行功能、语言、运用、视空间结构技能等一项或以上,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对这样的一类病人要早期的预防和早期的治疗,一般要嘱咐患者多用脑,多看书,多看报纸,一定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多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
语音时长 01:28

2021-05-20

78532次收听

思维逻辑性障碍有哪些
思维逻辑障碍是指概念的形成和运用,判断与推理障碍违反了形成逻辑规律,脱离现实无法理解。思维逻辑障碍包括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它属于典型的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呢,旁人无法理解。语词新作,它是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比如在一个桃形框中加一个五角星,表示自己有颗中国心。逻辑倒错性思维,它是以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为特点。诡辩症,它是指患者以日常生活中无意义所示,为主题发表无现实意义的,无目的的长篇大论。矛盾思维,又称对立思维和矛盾观念,只在同一时刻脑中出现两种相反的矛盾对立的概念,相互抗衡而相持不下,多数患者并不为此感到苦恼。
语音时长 01:28

2021-05-20

92224次收听

精神病有哪些症状
精神病对患者的生活有严重影响,它的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症状,如沮丧、悲伤、思维混乱、精神不易集中、疲倦、精神疲乏、妄想、幻想等,身体还可能出现头痛、胃痛等症状。精神病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轻微精神病有哪些症状
轻微精神病的主要变现有,意志减退,患者变的对生活失去热情、积极的态度,还会出现精神衰弱的现象,经常会变现的头晕、头痛、失眠等现象,还有就是在性格上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不讲道理等现象发生。
精神病怎么鉴定
想要鉴定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可以从他的一些日常表现上看,比如患者突然性格大变,行为异常,意志减退,而且还出现了类似于神经病的症状的时候,但是自己却缺乏自知力,拒绝就医的时候,就可能使患有精神病了。
精神病的症状
由于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不断加大,患上精神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而精神病的症状也是非常复杂的,常见的就是记忆力和智力降低,语言发生障碍,行为举止怪异,出现幻觉。
02:13
精神分裂症分型
精神分裂症包括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偏执型、残留型和未分化型。DSM-5、ICD-11取消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因为分型是按不同症状进行分型,但分型对诊断和治疗都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所以最新的标准就只诊断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很大的疾病,疾病单元包括很多种,分型在临床上不是很有价值。但是临床还是有应用,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大多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诊断标准为国际ICD-10、美国DSM-4和中国的CCMD-3的标准。
03:00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样的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主要表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阴性症状。一、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感知觉方面会出现障碍,比如会出现幻觉。二、思维障碍表现为病人会出现妄想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妄想就会把幻想和现实混淆,比如想象别人会陷害。三、即患者出现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比如会词不达意、说话会没有逻辑性。四、部分患者会在大众场合下表现出不当行为,比如会把衣服脱掉到处乱跑。五、即正常人应该有的情感,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没有,表现为退缩、言语减少等。
02:13
精神分裂症是怎样形成的
精神分裂症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叠加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不像躯体疾病有明确的病因。精神分裂症病人通常有遗传倾向,患者的直系亲属或者一级亲属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会有易感性。在易感性基础上,出现养育环境以及经历的非同寻常,这时在脆弱的基础上再遭受二次打击,患者就会发病。目前精神分析观点强调早年被养育的经历,父母虐待孩子、忽视孩子,孩子在成年以后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患者伤人能否避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