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的作用机理
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原始效应是电化学效应(揿针刺入体内就会产生微电流、从而改变局部的电位差;同时刺入体内的揿针会腐蚀、并释放出微量元素、从而改变局部的浓度差),实质上针刺即时的主体疗效是由电化学效应产生的,即针刺入体内后由于改变了局部穴位的电位差、浓度差继而影响改变了相应的神经以及组织从而产生了疗效。
揿针使用时需要外压,而外压的压力会使受压区的压觉神经细胞兴奋,从而形成了有压力感受的压觉屏蔽区,使人体无法感受到揿针刺入人体的感觉。
揿针的针体直径一般为0。2mm-0。25mm、针长仅为1。2mm-2mm,大多数不会直接刺及痛觉神经末梢,故不会产生痛觉神经兴奋痛觉,也不会刺及内脏和深部组织,所以治疗时特别安全。
因皮下的神经及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是针刺产生最佳电化学效应的部位,所以皮部穴位是针刺疗效的最佳部位,而经电化学处理的针又具有高效电化学作用。
由于揿针埋针作用时间长,并且在埋针时随着运动又增加了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增加了血循修复,因此能长时间大大增加了针刺对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使其能收到长时间持续的极佳疗效。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