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孩子为什么爱“说谎”

发布时间:2018-06-0160947次浏览

可能是那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使得很多家长对幼儿嘴里冒出的‘谎言’非常担心,会将其与社会道德联系在一起。幼儿说出的那些荒诞的‘谎言’往往很容易被家长察觉,家长们也勤于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想法’。我想这里提到的‘谎言’之所以加注引号,是因为此时的谎言与成人们理解的谎言不同。

3~6岁左右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还不能让他们真的区分开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幼儿喜欢看动画片,这恰恰是说明动画片中的想象内容与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契合。成人们有时为了震慑孩子编织的‘谎言’也会让孩子们信以为真,比如早年间听到老辈人常说的:你如果不听话,就让大老虎叼走了!这些情况,都成为幼儿对想象和现实尚无法区分的佐证。

然而,如果家长过于严苛的对孩子强调事实或现实,某种意义上是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然而,这一切往往是在家长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的,等发现自己的孩子缺乏想象力时,又要花钱报班,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当然,此刻一定有家长提出质疑,难道说就让孩子这样一直做下去?回答这个质疑,首先需要说明以上的内容都是幼儿生理发展水平带来的标准性现象,换句话说如果你家的宝宝3岁左右时,你发现他开始有了一些怪异的想法,那么需要恭喜你。这说明孩子的心理发展正以一个良性的健康的方向稳步前进。

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现实,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确实需要在对孩子的‘说谎’现象进行更多的解释。

幼儿“说谎”大致分为两种:

无意识“说谎”:此时幼儿完全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把一些错觉或想象当成现实说出来。随着他们在幼儿园的人际交往机会的增加,交流机会的频繁,使得幼儿有了更多的获得外界信息的机会,这个阶段也是他们的想象力无限丰富的时候,甚至他们就陷在自己多姿多彩的想象出来的世界里。与此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开始出现了类似成人间的竞争、合作等人际间现象。

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夸大自己的想象也是常常发生的,比如我们可以在幼儿间对话中听到类似的内容:“我们家有只特别特别大的猫猫,你家有吗?”“哪算什么呀,我妈妈说明天给我买一只大狮子!”“啊?大狮子?是那种能吃人的大狮子吗?”“当然了!等我有了大狮子,看谁还敢欺负我。呵呵”这些对话,在大人眼里,简直就是胡言乱语。但是孩子们都是非常严肃的进行这种对话,没有‘笑场’的。

有意识“说谎”:这类‘谎言’的出现,往往都与孩子的社会化水平有关,这类谎言往往带着更多的目的性。越来越接近成年人说的那种谎言,有些学者将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孩子都喜欢听到家长的肯定和赞美,有时候为此他们也会编一些谎言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要。

比如,宝宝摔了一跤,膝盖破了。妈妈看到后非常紧张马上问宝宝:“摔疼没有?”宝宝能够感受到妈妈的紧张,为了安慰妈妈,宝宝会说:“妈妈,我不疼,你别担心。”父母听到孩子这样的话,都会感到安慰,有些家长为此很感动会在与其他成人表达宝宝这种体贴父母的行为,宝宝从中得到了肯定,今后会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成人眼中的‘坚强’。因此,成人的世界将这种话语赋予“善意的谎言”表示肯定。

另外一种情况常常是为了避免惩罚,出于自我保护说出的谎言。与之前的那种相比,这类谎言几乎是不能被社会道德或家长们所接受的。5岁的哥哥和3岁的妹妹在家玩耍时不慎打碎了爷爷的花瓶,这是家长严厉的询问:“谁干的!”两个孩子都不出声,在家长大发雷霆之前,哥哥挺身而出说:“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类似的情景,相信家长们自己都曾经历过。接下来,多数情况是一顿‘暴风骤雨’般的训斥,甚至是皮肉之苦。理由,常常被家长这样解释:“花瓶打碎无所谓!今天打你,打的是你说了谎!小时候说谎不管,长大后就不得了了!”

但是,我很想说如果在哥哥说谎之前,家长可以不用那么严厉,是否可以‘叫停’孩子这次说谎的可能?这类谎言的出现,常常与人类或者说所有物种天生的‘趋利避害’意识有关。如果不是感觉到外界的威胁,谁会去编织这些早晚会被揭穿的谎话?然而,不能不提的是很多家长‘喜欢’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机会,或与其说为孩子创造说谎的机会,还不如说创造一次证明家长比孩子有能力的‘游戏’。但凡这类情况,家长都会无一例外的最终揭穿孩子的谎话,不知道家长们心里是否多少有些满足?

其实,“说谎”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动词。在这本书里,我们将这个词作为形容词出现,出现的目的是用它形容那些不真实的语言、行为、感受等。然而,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时候是在接收着来自成人的谎言信息,比如:那些常常说了不算的家长;那些为了疼爱孙儿,担心孙儿受到责难,而为其编制理由的祖父母们等等。

希望家长们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孩子有时说谎,是因为孩子感到心疼或者其他的负面感受,才选择用‘否认’的方式表达。但孩子善于说谎,却是家庭合谋的结果!

相关推荐

如何治疗孤独症
针对孤独症,实际上没有特别理想的药物,主要从心理方面医治孤独症。在治疗时,要观察孤独症患儿是否有多动症、情绪失控、冲动等表现,如果有这些疾病,要把合并症治好,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孤独症患者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没有共病,单独有孤独症,想要治愈孤独症的可能性较低。日常可以带着孤独症患者多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尽量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还要做好人际关系训练以及语言训练,可以让患者多表达心理感受,还要学习如何回应别人的邀请。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1

70342次收听

儿童孤独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诱发因素包含遗传性因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或神经内分泌异常及神经递质功能失调。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对儿童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疾病家长要注意及时治疗,生活中有很多患者会通过训练的方法来治疗。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
孤独症的症状
孤独症的症状有很多,比如语言障碍、学习和模仿的能力不佳、兴趣爱好狭窄、智力异常、社会上交流障碍等,建议通过这些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这样的情况,那么一定要及早的治疗改善,否则病情严重也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有危险。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治疗,为健康负责。
孤独症儿童怎么治疗
现在抑郁症,自闭症,孤独症出现的人越来越多,儿童也会出现孤独症,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孤独症儿童可以用行为治疗方法,教育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来解决,能够让孤独症问题更好地恢复,不会对孩子的生活造成影响。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这种疾病往往不被父母重视。当许多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内向时,他们常常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天生这样的性格,不善于沟通。但事实上这也是孤独症的一种表现。儿童自闭症我们被称为ASD,自闭症谱系障碍,当发现颅神经功能的异常并且发生人与外界之间的通信时,是该疾病的核心问题。
孤独症能治好吗
从世界上孤独症专家的认知分析孤独症是一个不能够治愈的疾病,近些年来的治疗经验证明部分轻度的孤独症孩子经过治疗和干预,他们的行为特点、能力特点能够很接近于正常的孩子。虽说国际上的认知是孤独症的孩子不能够完全治愈,家长也不能悲观放弃,因为治疗和不治疗差别非常大,只要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孩子,他的能力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国际上的理论是认为孤独症患者很接近正常人后,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处于某一个阶段,如情绪、社会环境的改变,他又会出现孤独症的行为特点。
语音时长 01:20

2019-01-25

51852次收听

孤独症长大后会怎样
孤独症长大后会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社会中。如果不治疗,中重度孤独症的孩子很难跟人交流,患者的交流能力很差,很难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轻度孤独症的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正常,可以上学、也可以工作,但是交流能力会比正常人要差,在正常的一个团体环境中很难发声,甚至几乎没有主动提出过一个问题,交流方式和正常人也有差异。孤独症孩子长大以后的情况首先与病情程度相关,其次与是否经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关系。
语音时长 01:12

2019-01-25

68819次收听

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是交流的障碍、交往的障碍、还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哑巴不会说话,但是不能说哑巴都是孤独症,因为聋哑人可以用手势、哑语、眼神、肢体动作等进行交流,也没有重复刻板的行为,所以,语言不是判定孤独症最主要的病症。部分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差,可以说大段话、背诗、背数字等,语言能力测出来的结果与正常孩子没有差异,但不用语言和他人交流,孤独症和不说话不能够画等号。
语音时长 02:00

2019-01-25

61542次收听

孤独症检查什么
孤独症病因复杂,目前没有简单的生物学诊断方法。孤独症的诊断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观察孩子的行为,是不是符合孤独症孩子的特点,是否存在交流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同时也可以辅助进行孤独症的量表、发育测评。因为孤独症的孩子可能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所以一定要进行发育测评。目前国际上有一种叫ADOS测查的方法是针对孤独症孩子,ADOS测评主要是从孩子交流能力的损伤程度来评判,最终的分数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诊断孤独症。这种方法非常耗时耗力,所以很难普及,在国外的收费也很高,在国内个别的机构也可以进行,但是很难大面积开展。因为孤独症的发病率较高,如果仅靠这种方法来诊断孤独症,可能会耽误很多孩子。
语音时长 02:05

2019-01-25

62888次收听

02:36
孤独症是自闭症吗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有不少家长会好奇孤独症是不是自闭症,大多数家长对自闭症的名称比对孤独症认知的程度更高。孤独症最早在国外发现。中国开始诊断孤独症时,国内的专家对这种疾病的诊断给它命名就叫自闭症。自闭症主要是源自于英文翻译,所以两者是一种疾病。目前,孤独症更全面的名称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与孤独症相关的一系列病症,包括精神瓦解综合征、阿斯伯格综合征等。
07:05
孤独症的表现
孤独症的表现是交流的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和感觉方面的异常。一、患者不能正常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包括语言方面、肢体的交流等。二、有重复刻板行为,反反复复做意义不大的事情,反复开关灯。三、执拗,场景转换困难。四、兴趣很狭窄,容易出现感觉方面异常,感觉敏感,少数感觉方面异常会比较钝。
03:11
不说话是孤独症吗
不说话不一定是孤独症。孤独症患者就诊时,绝大部分的主诉是孩子不说话,但实际上,孤独症和不说话不能够画等号。因为孤独症最核心的症状是交流的障碍、交往的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狭窄等,但是会说话也可能是孤独症。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所以,语言不是判定孤独症最主要的病症。部分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差,他可能会自言自语,但他不用语言和他人交流。
02:32
孤独症的原因
孤独症病因不明确,但有数据表明,可能与基因、环境刺激、大脑损伤、过敏、中毒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孤独症的病因全世界也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目前有一些比较明确的综合征会导致孤独症的症状,但全世界对孤独症病因的认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可能是基因的问题,如在孕期受到感染,还有环境的刺激等造成基因的突变或者是大脑的损伤等,都可以造成孤独症,但有大脑的损伤并不一定是孤独症,有可能还是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孤独症病因也有其他的学说,如过敏学说、毒物学说等。总之,孤独症是多由因素引起,很少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引起。
02:51
孤独症的预防
孤独症的预防包括基因检测、避免感染病毒和早产。从孤独症的病因入手。孤独症有遗传倾向和基因方面问题。从优生优育角度预防孤独症,进行基因检测、基因筛选等。孕期病毒感染、毒物接触造成大脑损伤,导致出现孤独症,孕期时减少感染机会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产时避免早产、缺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