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脱髓鞘疾病的几个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18-06-0646730次浏览

1 脱髓鞘疾病的诊断

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两种脱髓鞘疾病,两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现有的实验室辅助检查,如头部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成像、脑脊液中的寡克隆区带、血清中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等,均无特异性。所以,要想明确诊断,医生的临床经验非常重要,仅靠网络上传的资料,不能确诊疾病,更不能治疗疾病。医生必须亲自看看病人,检查一下病人的体征,再综合分析是否为脱髓鞘疾病?是何种脱髓鞘疾病?最后才能决定使用什么药物治疗。

2 脱髓鞘疾病的治疗目的

脱髓鞘疾病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使病情得到完全缓解,即临床表现恢复到复发前水平。实现完全缓解的时间最好在复发后半年内,超过一年,完全缓解的可能性降低。当所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实现病情缓解时,部分缓解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治疗目标。这就意味着患者的复发可能会遗留部分神经功能不全。

3 脱髓鞘疾病急性复发期的治疗措施

复发是指病情缓解超过1个月,原来的症状再现、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超过24小时,排除发烧感染等其他原因。

无论是MS,还是NMO,在急性发作期(复发期)大多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的冲击疗法。如果有激素抵抗(激素治疗无效)、过敏、禁忌症者,可采取血浆交换疗法或免疫球蛋白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4 脱髓鞘疾病的缓解期治疗

急性复发期的加强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但对于绝大数患者来说,缓解不是治愈,只是体内自身免疫性过程暂时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药物免疫抑制作用减弱,自身免疫现象就可能“死灰复燃”,症状再发。所以,既便是缓解期,免疫抑制治疗也不该完全停止。争取使用最小剂量药物,控制病情不复发,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心愿。

5 激素治疗的利与弊

因为激素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在国内外脱髓鞘疾病的治疗指南中,均把激素的使用时间限制在“短程”三周,但临床实践证明并非最佳选择。因为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大大增加致残(失明、瘫痪、尿便障碍)的几率。与其严重残疾,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相比,药物不良反应不应成为不适用激素的理由。并且,如果针对激素的不良反应,适当给予预防措施,可以将其避免,或将其减小至最低程度。

6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因为长期使用激素,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降低,疗效下降,并且,长期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小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增加何种免疫抑制剂,则也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患者的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选择。因为免疫抑制剂也有很多毒副作用,如损坏肝肾功能,抑制骨髓造血等。故,免疫抑制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象和肝肾功能。

7 维持治疗的时间

如果采用小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经验提示时间最少5年。如果停药导致病情复发,或许需要终生维持(我们有患者已经维持治疗近30年)。

8 序贯治疗模式

迄今,有关脱髓鞘疾病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每个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我们受肿瘤学、风湿病学、器官移植等学科临床治疗模式启发,经过近30年的探索,总结出脱髓鞘病的序贯治疗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完善。

所谓序贯治疗属联合治疗方式之一,指的是: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治疗药物先后合并使用,以期减少各种药物的剂量,发挥各种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在脱髓鞘疾病复发早期实行诱导治疗(历时1月),中期实施巩固治疗(历时半年),缓解期实施维持治疗(历时至少5年)。

9 辅助治疗

成年患者合并高血压者,选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激素冲击治疗时,注意调节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剂量。预防骨质诉讼,使用活性维生素D和碳酸钙。如果患者存在剧烈疼痛,可以服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

10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的注意事项

准备妊娠的患者,应停止使用免疫制剂半年,或选择硫唑嘌呤使用。已经妊娠的患者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直至分娩。妊娠期复发者,选择免疫球蛋白或激素治疗。分娩后早期容易复发,应避免感染、情绪波动、疲劳等。一般患者不该停止哺乳,即便使用激素,也可以哺乳,但要改变哺乳方式。比如,激素多在早饭后一次服药,可以在用药前,吸出并存储奶汁,以备服药后时间段喂养。

11 老年人和儿童患者的治疗

因为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且多数器官功能不全,要注意调节药物的用量。儿童患者的诊断处理与成人类似。

相关推荐

缺血脱髓鞘脑改变的后果
脑缺血引起的脱髓鞘改变,患者可出现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控制能力障碍的表现。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是由于累及神经,引起了对于排便排尿神经障碍;也可出现行走缓慢不稳的后果。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以近时记忆为主,类似于老年痴呆的表现。轻度的患者可表现为头晕、头痛以及麻木的感觉,严重的患者出现认知的障碍。因此对于缺血引起的脱髓鞘改变主要是进行营养神经的治疗,改善循环,可选择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联合他汀降脂治疗等,能够有效改善症状。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0

87117次收听

中枢神经脱髓鞘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的疾病,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炎症性的脱髓鞘的一系列疾病,严格的讲,也是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的一类疾病。神经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主要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和ADEM。这类疾病的检测包括:影像方面的检查、抽血化验、腰椎穿刺、诱发电位等检查。
脱髓鞘疾病的临床表现
脱髓鞘疾病在生活中也是很少见的一种疾病,脱髓鞘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见为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以及言语不清、强直性痉挛、癫痫发作等精神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呃逆等。
中枢神经脱髓鞘严重吗
中枢神经脱髓鞘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发病后会出现情感障碍、偏瘫、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视神经,可能失明或者偏盲。如果影响脊髓,会出现截瘫,或者引起二便功能障碍。所以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采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治疗,在极端的情况下,还可以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
03:12
脱髓鞘可以治愈吗
脱髓鞘疾病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两类,病因略有差异。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格林巴列综合症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脱髓鞘,如果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的常见原因有:脑小血管病引起的白质病变;神经免疫介导的脱髓鞘,比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与营养和遗传相关引起的脱髓鞘,发育形成障碍;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比如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两种疾病,早期急性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治疗,但是过段时间会反复;白质病变的脱髓鞘,临床治疗要针对原发病治疗,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进行控制和干预,部分患者可能减轻缓解,但是治愈非常困难。
02:52
脱髓鞘疾病怎样预防
控制好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避免感冒、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脱髓鞘疾病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比较多:第一类是脑小血管病引起的白质病变和白质疏松,预防主要是控制好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控制好后就能得到缓解,甚至好转和恢复;第二类是免疫介导脱髓鞘反应,代表性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期发作时可以使用一些激素、免疫制剂进行处理和干预,或使用维生素B1和甲钴胺预防再复发;同时尽量避免感冒、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临床上需要预防的主要是格林巴利综合症,避免感冒和发烧即可;酒精、糖尿病引起的脱髓鞘,戒酒,及时管理和控制血糖,都能抑制脱髓鞘不再进展,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03:02
脱髓鞘疾病用什么药好
脱髓鞘疾病,临床治疗有两个原则:一、对症处理。比如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和中枢神经脱髓鞘最常用药物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其他还有钾钴安、腺苷钴胺等,一般建议病人最少服用三个月,病情慢慢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二、病因处理。比如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脱髓鞘,要控制好高血压和糖尿病;免疫介导的脱髓鞘,比如多发样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早期需要使用一些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甚至加上免疫抑制剂和丙种球蛋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处理。急性期过后,还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使用。三、康复治疗。脱髓鞘疾病后期没有完全恢复,可以做一些康复治疗,促进恢复。
02:49
脱髓鞘病有什么症状
脱髓鞘病的症状根据不同的分类有所不同。脱髓鞘疾病分为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常见的是格林巴利综合症,常常表现为肢体没劲、肢体无力和肢体的肌肉萎缩,有时出现感觉的异常、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不同的病因症状不同:一、白质疏松病变引起的,病人可能会有记忆力下降,血管性帕金森步态、红灯步态小碎步,走路转弯困难,小便尿频、尿急,前哭晴笑等。二、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引起的,可能会出现截瘫,截瘫以后双下肢无法懂,病人甚至出现尿潴留、尿失禁;出现脑部病变,记忆力下降、癫痫,双眼失明等。三、酒精相关的脱髓鞘,还会损害后所和小脑,出现步态不稳,走路东倒西歪,双脚深浅不一等。
02:51
脱髓鞘病变会复发吗
不同原因引起的脱髓鞘疾病,复发性不一。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中,糖尿病引起的脱髓鞘,血糖控制好以后,部分可能得到缓解,不再继续发展;酒精相关的脱髓鞘,戒酒之后,相当一部分能得到缓解甚至治愈;格林巴利引起的脱髓鞘,也可以缓解和治愈,只是慢性格林巴利恢复相对较慢。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中,脑小血管病引起的白质疏松,一般不会复发,但有的会持续进展;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引起的脱髓鞘,复发是重要特点,建议患者急性期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治疗,治好后进入稳定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的药物管理,延长它的复发或抑制复发。
脱髓鞘能治愈吗
脱髓鞘疾病是神经内科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疾病,脱髓鞘疾病在临床上一般把它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叫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第二大类叫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它们的原因稍微有所不一定,比如说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最常见的原因,比如脑小血管病引起的白质病变,它就是脱髓鞘以后引起的白质疏松,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疾病。1、神经免疫介导的脱髓鞘,比如说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这都是比较重要的,还有类与营养相关的与遗传相关的,就是脱髓鞘的发育形成出现障碍了,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小孩出现的比较多见,所以这种情况下治愈的可能性就不大。2、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而临床比较多的是像糖尿病引起的这种神经系统损害,比如说我们叫格林巴利综合征引起的这种免疫介导的脱髓鞘,这种情况下在临床上如果我们积极的治疗,相当一部分格林巴利综合症这种引起的脱髓鞘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治愈,比如可以用一些激素和丙球和免疫抑制剂都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治疗。但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治疗相对来说难度就要大一点,比如现在临床上相对来说效果好点的,像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这两种疾病我们叫反复的发生,叫波动性进展,反复的发生叫时间、空间的反复多发的情况,这意味着在临床上,比如早期、急性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治疗,但是他可能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再反复,多发性硬化有这个特点,视神经脊髓炎也有这个特点,在临床上还有一大类疾病叫白质病变,老百姓叫白质疏松,我们叫脑小血管病,这里引起的这种脱髓腔在临床上治疗起来,就针对这种源发病治疗,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进行控制和干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减轻缓解,但是想治愈其实很难。
语音时长 02:21

2019-12-04

62605次收听

脱髓鞘疾病用哪种药好
脱髓鞘疾病在临床上是一大类疾病,在临床上我们一般把它分成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两大类疾病。当然在临床上我们治疗这方面疾病,其实我们也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我们针对他的一个脱髓鞘进行对症处理,比如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和中枢神经脱髓鞘用的最多的药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在临床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比如说像钾钴安、像腺苷钴胺都可以进行一些使用,当然我们也建议他这种情况用的时间不能太短,太短了效果并不好。在我的病人里面我一般都建议病人说最少得吃三个月,所以它慢慢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这是我们脱髓鞘里面比较多见的一大类疾病,我们可以用对症处理的药物来进行管理的,除了对症处理以外,在针对它病因进行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比如说我们遇到这种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这种脱髓鞘这种情况,就要把他的高血压进行控制好,把他的糖尿病进行控制好,这就好一些。再比如说我们叫免疫介导的脱髓鞘,比如说多发样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这类疾病,在临床上早期用需要用一些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甚至加上一些免疫抑制剂和丙种球蛋白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处理,这是我们目前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除了这个药物以外,脱髓鞘疾病在临床上我们还有一些别的办法,比如说到后期如果说没有完全恢复,我们可以做一些康复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当然还有一方面,比如说多发现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在临床上我们稳定期就是急性期过了以后,治疗起来的话,我们还需要长期用一些药物,尤其是激素和免疫制剂进行干预和处理,但这方面用药一定要特别小心和谨慎,因为这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所以患者一定要在自己的医生指导和建议下使用。
语音时长 02:06

2019-12-04

54378次收听

脱髓鞘疾病严重不严重
脱髓鞘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它的病因其实也是五花八门的,脱髓鞘疾病我们在临床上有一些疾病可能相对来说比较轻一些,但有的疾病它的症状就非常严重,在临床上我们原则上一般把它分成几大类,第一类,比如说与高血压相关的这种小血管病叫白质疏松,这类方面疾病,其实相对来说我们把血压控制好以后,我们的髓鞘疾病不再进展,它这种疾病一般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说没有控制好,这类疾病就会引起这种记忆减退、步态障碍、行走困难,甚至饮水轻咳都可能会出来。这类基本还好,还有一大类疾病,在临床上比如说与糖尿病相关的这种周围神经脱髓鞘,或者是酒精相关的脱髓鞘,这两类疾病在临床上相对来说要愈后好一些,我们可以把酒精戒了,糖尿病控制好了,就相对来说会得到一个程度缓解。但是在临床上脱髓鞘疾病比较麻烦和严重的疾病是我们叫免疫介导的脱髓鞘里面有一些疾病可能好一点,比如说像格林巴利,早期如果积极干预和处理,就能得到大部分人的一个控制和治愈,但少数患者的进展其实也很快,有的甚至会死亡。除了这种格林巴列综合症以外,在临床上还有一些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也是比较危险的。比如说我们在临床上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这两个疾病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发作以后他会一次比一次重,而且它很难控制住,临床上叫时间多发性和空间多发性,反复的发生,脑子里面这一块那一块,得一次然后过几个月又发作一次,这种情况很麻烦,所以在临床上久而久之下来就会留下这种严重的残疾,智能减退卧床不起,甚至会出现截瘫失明都可能会出现,所以说在临床上这种患者我们一般都建议急性期积极的进行干预和处理。即使在稳定期缓解期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用药物来进行管理,就尽量避免它再复发和减少它的复发的严重程度,尽可能延缓脱髓鞘疾病的一个进展。
语音时长 02:02

2019-12-04

56813次收听

脱髓鞘疾病怎么治疗
脱髓鞘疾病是神经内科里面一大类疾病,我们把它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叫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第二类我们叫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当然这两类疾病在临床上治疗方案有两个原则,第一个,针对病因处理,病因处理就比较麻烦一些。第二个,要针对对症处理,对症处理在临床上用得比较多的药第一个是维生素B12,第二个叫维生素B1,这两个使用的比较多的。当然B12在临床上,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甲骨安和腺苷钴胺,病因处理起来就更麻烦一些,也是更重要一些,病因处理在临床上首先把这个疾病做个筛查,比如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脱髓鞘,比如说他是一个脑小血管病,就是高血压导致脑小血管病引起的白质疏松,如果这方面的话,把血压控制好相对来说就好一些,这是一个主要的,当然也可以用一些这种药物处理。第二类叫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脱髓鞘疾病我们叫免疫介导的脱髓鞘,这大类疾病其实治疗起来急性期我们可能需要积极的一些激素治疗,甚至需要一些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处理,这种处理以后即使到稳定期以后,我们可能还需要长期用一些小剂量的激素或者是免疫制剂,这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这种疾病。再其次以外,我们周围神经里面比较多的像格林巴利综合征这类疾病,在临床上治疗方案类同于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也是用一些激素免疫制剂和丙种球蛋白,但是在临床上还有一大类疾病,叫酒精和糖尿病相关的这种脱髓鞘,这种情况下临床上一般把酒精戒了,就能得到一个好的病因处理效果。如果说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脱髓鞘,我们在临床上一般情况建议患者把血糖控制好,不管你用胰岛素也好,用降糖药也好,控制好以后就能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环节。
语音时长 02:02

2019-12-04

57456次收听

脱髓鞘疾病维持治疗的几个问题
维持治疗最早源于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经验,后在肿瘤学、器官移植、风湿病学等得到应用扩展。维持治疗指的是在患者接受强化治疗后病情处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的状态下,为预防疾病复发而采取的治疗措施。维持治疗既可以保留强化治疗时的药物,也可改换另一种药物。一种抑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具体身体条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费用)而定。
脱髓鞘疾病的复发和假性发作
近日,世界上包括国内多地呈现极端高温天气,并且有“健康人”因热辞世。不难想象,健康人难以承受的高温,对于某些疾病的患者来说,说是摧残也不为过。比如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暑季出现临床症状波动极其多见,常常引发患者焦虑不安,担心疾病复发,追问是否需要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