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胃肠道息肉最好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0759250次浏览

一般没有胃肠道息肉最好的治疗方法这种说法。近年来,由于内镜治疗学技术快速发展,内镜下息肉治疗有许多方法: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4、激光气化法:氩气刀和微波透热法;适用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5、粘膜剥离钳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6、“密接”摘除: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7、光动力疗法:主要用于多发性息肉的治疗。

8、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相关推荐

如何诊断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语音时长 00:56

2022-10-11

58703次收听

大肠息肉如何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07

2022-10-11

73489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是怎样的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语音时长 00:57

2022-10-11

71915次收听

大肠息肉的危害怎么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语音时长 01:24

2022-10-11

50947次收听

02:05
大肠息肉的危害如何来预防
大肠息肉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它会引起腹痛或者肠道出血等症状。比较严重的肠息肉还会引起肠套叠、肠梗阻以及严重的腹泻、贫血。另外大肠息肉有一定癌变倾向,会容易演变为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1cm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要做好大肠息肉的预防工作,需保持良好心态,劳逸结合。要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开始,从而在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可能,达到预防大肠息肉的目的。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进行规律运动,积极控制体重。
01:49
大肠息肉的诊断
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诊断。我们要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01:46
大肠息肉的治疗
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全部切除,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一部分息肉可以在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或微波、激光等摘除掉,避免了病人开腹的痛苦。医务人员经肛门置入肠镜,并逐渐向内推送,如发现息肉可利用活检钳除法或圈套切除法等直接切除息肉,或通过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部隆起后再切除。对于蒂较大的息肉或广基息肉大于2厘米的,或者内镜切除不全且无法经肛门切除者,一般需要行经腹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肠道出血,通常在术后1-2周可能出现延迟性出血。此外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穿孔,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01:40
大肠息肉的疾病进展
患者预后与息肉性质密切相关。若病理提示为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变概率极低、再发率低,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属于此类;若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则预后相对较差、恶变风险较大、且再发率高达59.46%。腺瘤性息肉发展为肠癌的时间平均为5-10年。而直径一厘米以上的息肉则可在2-5年即逐渐进展为肠癌。息肉越大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越短,发生癌变的几率也越高。直径1c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尚不及1%,而直径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则可达35%左右。
01:37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肠造影检查或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一旦息肉逐渐增大或发生癌变,则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引起便秘腹痛等。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提示肠道有可能出现潜在病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造影检查、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整体情况,明确病变部位,如有必要还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
大肠息肉症状有哪些
大肠息肉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大肠息肉的出现可能与年龄、遗传、吸烟、饮酒和饮食直接相关。有肠息肉家族病史的患者几率是普通人的几倍。息肉主要来自大肠粘膜的病变和肠腔内突出的肿瘤。早期肠息肉相对较小、表面光滑、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容易出现腹痛和腹胀,大多数患者不会受到重视。随着疾病的恶化,息肉的表面会腐蚀并导致便血。例如息肉靠近肛门,排便时颜色为鲜红色,而远离肛门的息肉排便时会出现深红色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流逝,息肉生长并出现完整或不完整的肠梗阻。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09

95954次收听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具体病因还不清楚,可能是遗传性、家族性、炎性增生性和其他日常饮食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与年龄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息肉发生率就越高,40岁以上人群,可达到50%。因此建议定时进行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作为一种肠道疾病,患者在出现大肠息肉以后,需要及时进行诊治,避免大肠息肉的癌变。通过电灼疗法、切除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都可以对大肠息肉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同时,患者出现大肠息肉以后,会有便血等症状出现。
大肠多发息肉怎么办
大肠多发息肉本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炎症,会诱发一系列的疾病,因此必须要尽快的接受治疗,而在目前的医学上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也可以选择饮食治疗,当然我们也应该通过电灼的方式来控制病情。
大肠息肉严重吗
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是比较严重的,可引起消化道不适、全身不适、出现恶变的危害,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大肠息肉您了解多少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不容忽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