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感冒了怎么办
夏季高温环境下需重点预防脑中风,该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两类,高危人群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脱水及合理降温等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夏季需加强监测,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血压波动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糖异常会加速动脉硬化,二者均是脑中风的重要诱因。建议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头晕或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2、避免脱水
高温出汗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概率。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运动后补充含电解质的淡盐水。老年人对口渴感知迟钝,家长需定时提醒儿童及高龄者饮水,观察尿液颜色应为淡黄色。突发剧烈头痛或单侧肢体无力需警惕脑中风前兆。
3、合理降温
从户外进入空调环境时应逐步适应温度变化,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血管收缩。可选择28℃左右的恒温环境,颈部、手腕等部位用温水擦拭物理降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突然冲冷水澡,温差过大可能诱发血管痉挛。
4、识别先兆症状
突发面部不对称、言语含糊或肢体麻木属于FAST原则中的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黑矇、眩晕等前驱症状,这些一过性缺血发作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但约三分之一患者会进展为完全性脑卒中,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5、急救处理
发病后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的黄金窗口期,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可使用阿替普酶注射液。家属需记录发病时间,保持患者侧卧位避免窒息,不要擅自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出血性脑卒中需紧急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手术治疗。
夏季预防脑中风需保持作息规律,午间避免户外活动,饮食选择冬瓜、苦瓜等清热食材,限制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出现可疑症状时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偏瘫等不可逆后遗症。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感冒是怎么感冒的
- 2 夏季感冒属于什么感冒
- 3 上火感冒属于什么感冒
- 4 感冒怕冷属于什么感冒
- 5 换季感冒属于什么感冒
- 6 夏天感冒属于什么感冒
- 7 感冒分什么感冒
- 8 淋雨感冒属于什么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