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体腺瘤样增生是癌吗
结肠腺体腺瘤样增生通常不是癌,属于癌前病变。结肠腺体腺瘤样增生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肠镜活检明确性质,必要时行内镜下切除或定期随访。
结肠腺体腺瘤样增生是结肠黏膜腺体的异常增殖,病理学上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瘤变进展为癌的概率较低,可通过内镜切除彻底治愈。高级别瘤变与早期癌难以区分,需结合病理免疫组化进一步鉴别。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间歇性便血、腹泻与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等非特异性表现。内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表现为黏膜表面光滑或分叶状隆起,直径多小于2厘米。
极少数情况下,高级别瘤变可能伴随局部癌变,但浸润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时仍属早癌范畴。若病理提示癌变,需追加腹部CT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直径超过1厘米的瘤变、绒毛状腺瘤或伴有重度异型增生者癌变风险较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瘤变进展概率显著增加,需更密切监测。
日常需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量。避免长期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低级别瘤变每3-5年一次,高级别瘤变或切除不完全者需缩短至6-12个月。出现持续腹痛、便血加重或体重下降时须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