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

发布时间:2019-01-0355930次浏览

在平常生活中,将中药和西药一起服用的情况,实属少见。特别是对于身体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选择用药的时候更要谨慎,没有医生的建议,不要盲目用药,那么,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

中药和西药一起服用的情况,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如果非病情需要,为了避免中西药的副作用会受到相互的牵制,是不提倡联合用药的,从临床经验来看,大部分的中药和西药成分会相互作用,一般的用药之后会在半个小时左右被人体分解吸收,之后再服用另一种的话,就会对之前的药物影响作用较小,对身体的副作用也会较小。

在平时,不乏有中西药相冲的情况,对于普通的病患来说还好一些,在医生的协助下,联合身体的代谢作用会适时的分解药效,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的伤害,然而对于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患者来讲,可能药物的冲突会导致病患的身体无法承受,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导致身体受到威胁。

身处疾病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在不明白病理的情况下,盲目用药,如果服用药物之后,药物和药物之间药效抵消,对于身体的影响不会太大。如果是药物和药物之间的叠加作用,就会造成药效过猛,导致身体无法承受,病患需要面临更大的危险。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中药和西药是否可以一起吃的简单介绍,再次建议,如果不是专业医生的话,尽量不要盲目用药,在医生的建议下安全用药,才是最可行的。

相关推荐

中医纳差的辨症分型有什么
中医纳差有饮食停滞、身体或脾胃虚弱、肝火犯胃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分型。饮食停滞和身体、脾胃虚弱都可以引起纳差,饮食停滞多见于小儿,如吃得太多,吃多了就停食了,就容易导致纳差,不想吃饭,但是更常见的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手术以后伤了脾胃也可以引起纳差。还有肝火犯胃也可引起纳差,比如特别着急上火时就没有食欲,高兴时食欲就比较旺盛,中医认为叫肝火犯胃引起的纳差。这几型纳差服用中药效果还是不错的,都可以改善纳差的症状,常用的治疗纳差的方药焦三仙,就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还有炒谷芽、鸡内金等。
语音时长 01:06

2021-12-30

56303次收听

睡觉总是多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睡觉总是多梦因睡眠不实,长期处于浅度睡眠,主要受到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压力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可进行相应的作息调整和治疗。
脚总出虚汗是怎么一回事
脚出汗是临床上或日常生活中经常碰见的情况,脚部出汗比较多,一种情况是因为脚的汗腺比较丰富。另外,人体穿鞋如果不合适,或者穿着运动鞋,皮鞋或穿的袜子不透气、比较致密,足部被一种闷热的环境所包裹,就会容易出汗更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常吃麻辣的东西,或者喝白酒太多,体内有湿热之邪。如果湿热之邪停留在足部,就会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可能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一些脚气感染,一些真菌感染,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或者是有脚气真菌感染的情况。
语音时长 02:17

2021-09-29

77975次收听

稍微一动就满头大汗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的情况下,剧烈的活动身体就会出汗,也有一些人稍微一动就会满头大汗,甚至没有活动的时候也容易出汗,这是一种异常的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多数情况下都是气虚的表现,人体肺、脾气虚,尤其是肺气不足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稍微一动就满头大汗的情况。皮肤是人体最前沿的一道屏障,是和外界直接接触的一个器官,因此肺气不足的时候,皮肤疏松,汗腺就容易张开,容易出汗。尤其是在气虚的情况下,稍微一活动,肺气是更加不足了,这时候出汗就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满头大汗的情况。
语音时长 02:08

2021-09-29

123545次收听

01:16
湿气重脾胃功能弱怎么办
祛湿就要调理脾胃。首先调整饮食习惯,不要过食辛辣、寒凉、油腻的食物,加强运动,也可以选择拔火罐、艾灸等方式。在湿热环境中感受风寒邪气引起的脾胃不适,可以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脾胃虚弱导致湿气盛,用香砂胃苓丸、参苓白术散等一些药物协助治疗。湿气留滞经脉就会出现头重如裹、颈项僵硬、肢体困重、屈伸不利;湿邪上犯上焦会出现胸闷、咳嗽;湿阻中焦就会有腹胀、食少、口中甜、口中粘腻不爽、舌苔厚腻;湿滞下焦会出现便溏、小便不利、带下;湿溢肌肤就会出现水肿。
02:11
气阴两虚吃什么药好
气阴两虚一定要吃益气生津、养阴的药物,常用的有首荟通便胶囊。气阴两虚又称气阴两伤,是由于热性病、某些慢性代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气虚和阴虚同时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口渴、气短、神疲乏力等,还伴有潮热、失眠、舌体瘦小、脉象无力等症状。治疗气阴两虚,一定要吃益气生津、养阴的药物,常用的有首荟通便胶囊,对于治疗气阴两虚证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除了正常的药物治疗以外,还要补充一些营养,吃一些含有纤维素多的食物,配合一定程度的有氧运动。平时注重健康的饮食。
如何制作药饼灸
药饼灸的制作方法包括药汁浓缩法、研末调和法及研末混合法,将药物熬汁浓缩或研末调和后用模子压成薄饼。在使用时将药饼放置于穴位上,通过艾灸的方式,让药物发挥效果,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显着。
治湿疹的中药有哪些
湿疹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病反应,很多人身上都有湿疹,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湿疹的反复发作。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把湿疹理解为一种身体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病。从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开始身上就会有湿疹,很多人的湿疹,是跟疲劳相关的,在医院里经常碰到这个工作在上班的人不忙的时候,身上是没有湿疹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紧张、熬夜的时候,在身体的臂部、肘部、手部甚至腿上会出现湿疹。同时,一些精神因素对湿疹也会有影响,最常见的比如说一些感情因素,有些失恋的人身上也会频繁的出现湿疹。那么出现湿疹之后,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是尽量不要沾的,要以清淡的蔬菜食物为主,尤其是烟酒,更是不应该沾的。那么在治疗上,治疗湿疹最常用的一味中药就是苦参,这种苦参可以做在中药的汤剂、丸药当中,也可以制成外用的这种抹剂或者膏剂。那么苦参这种药,性是比较凉的,因此在医院大夫给你用苦参也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用上两周、三周可能也就不用了,但是治疗湿疹还是希望大家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因素为好。
语音时长 01:57

2019-11-22

59656次收听

湿气重表现
一,头部。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的时候,可呈现头昏沉重,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似乎身上负有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怕风怕冷,流清涕等。二、关节。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了,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的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三、消化道。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的运化效果,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便不成形等。四、小便。小便浑浊。五、舌苔。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一个典型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04

59302次收听

02:22
湿气的穴位保健
湿气的穴位保健是用取脾经胃经的穴位为主来祛除湿气。脾胃是生湿的源头,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形成大便稀溏、不成形等问题。用的最多的穴位叫阴陵泉穴。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丰丰隆穴是化痰的要穴,湿邪重浊,粘稠的是痰,所以丰隆穴配阴陵泉穴是祛湿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丸是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等中药材组成,该药物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和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等症状。
02:13
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体质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平和质主要以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特禀质以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临床中很多时候某个个体会存在各种体质相兼的情况,所以在养生保健时一定要先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分析,得出正确的体质后,再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调养和养生保健。
杜仲茶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杜仲茶的作用一般有强筋壮骨、补肝肾、提升免疫、降低血压、抗氧化等;功效一般有改善心血管健康、抗炎、抗病毒、缓解疲劳等。
瓜蒌子的功效和作用
瓜蒌子作为中医中的一剂药材,在药用界有很大的医学价值,是清热降火的良药,也可以通便,想仔细深入了解一下瓜蒌子的作用吗,下面就带大家来具体了解一下关于瓜蒌子的功效和作用。
03:29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寒性体质人群的调理,中医原则为寒者热治。第一、冬天注重关键部位的保暖,比如腰腹部、头、脚、颈部等;第二、夏天要避免室内空调温度过低,避免对人体吹;第三、生冷食物应少吃;第四、少吃寒凉药,比如含牛黄一类的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