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房颤是什么原因呢

发布时间:2020-11-2063037次浏览

房颤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问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其实这就是大家对疾病不了解造成的,专家介绍房颤的病因跟我们的自身有一定的关系,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自身疾病引发的房颤,另一方面也跟患者饮食方面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具体的引发房颤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它类型心律失常。房颤的病因?

一、房颤的急性病因

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饮酒、外科手术、电击、心肌炎、其它肺脏类疾病以及甲亢的急性病因。心房颤动是心肌梗塞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二、无心血管疾病的房颤

虽然心房颤动大多数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但是无心血管疾病的人也会患上此病。特别是年轻患者,大约有百分之30~45的阵发性房颤和百分之20~25的持续性房颤都属于孤立性房颤。

三、 有心血管病的房颤

绝大多数的心房颤动患者都患有心血管病,其中就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大多为二尖瓣性)、冠心病以及高血压,尤其是存在左室肥厚的人更易患上心房颤动。

加强对房颤的病因认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房颤,从而做到预防效果,摆脱疾病的困扰,也祝房颤患者能够尽早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相关推荐

01:52
房颤是怎么引起的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发生原因较多,可能与多种心脏疾病有关,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房颤。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风险也会增加。同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过度运动等,同样可能诱发房颤。一旦患上房颤,患者常会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晕厥。因此,房颤需要及时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在治疗房颤时,患者可以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该药物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功效,能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还能够控制患者的心室率,有效改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房颤症状。另外,该药物还可降低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风险40.4%,用于治疗房颤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除了参松养心胶囊,患者还可以联合西药治疗,比如可联合胺碘酮,有效缓解房颤症状,降低房颤复发风险。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戒烟、戒酒,避免情绪激动,同样有助于房颤的治疗和恢复。
房颤与室颤哪种情况更重
房颤是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在高龄人群里面是非常常见的,调查显示的话,在80岁以上的人群里面,房颤的患病率大概在8%~10%,因此,房颤它反映的是在老年人里面比较常见,当然现在也有不少年轻,或者青中年人,也可以见到房颤的情况。房颤的危害的话主要是第一个它是影响心功能,因为房颤失去了心房的节律的收缩,会影响到左室的射血,另外一个就是房颤的话,因为心律不规则这种情况,心房处于一个颤动的状态,血液在心耳的部位容易瘀滞,容易形成血栓会增加脑梗或者其他系统,就像下肢动脉栓塞这样的风险。另外,房颤因为心率不规则,尤其是房颤很快的时候,也会引起明显的不舒服的这些症状,但是房颤一般来说,对于患有房颤的病人来说,通过合理的去评估,通过合理的合适的治疗,可以把房颤控制好心率,可以通过评估血栓的风险,对一些高危血栓,高危风险的一些人群,通过抗凝治疗来减少房颤带来的一些危害,房颤的病人通过合适的治疗,也可以减少房颤带来的这些危害。但是室颤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的时候心室就没有供血了,这种情况下室颤发生的时候,很容易导致猝死,因为如果室颤没有得到及时的这种除颤,或者心肺复苏这种情况下的话,病人可能就迅速的因为没有心脏的供血就会出现意识的丧失,出现死亡,所以室颤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一旦发生发现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心肺的复苏,进行电除颤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语音时长 02:53

2021-07-09

82593次收听

心脏房颤有生命危险吗
心脏房颤对生命的危害程度,需要根据病情严重与否来判断。心脏房颤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患者发作时分为急性房颤以及慢性房颤。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心房颤动程度较为轻微,并且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则不需要介入其他的治疗。但如果患者出现急性房颤、心室率快速、血液动力学出现改变,并且伴随有心衰、脑卒中等其他症状则需要引起重视,严重时,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建议患者定期去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测,日常中改善生活方式,注意低盐饮食,来提高患者的寿命。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22

73370次收听

房颤的并发症有哪些
​房颤的并发症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的患者朋友,大家由于不了解房颤,治疗时往往很迷茫,其实这种疾病最严重的危害是经常并发很多其他疾病,可出现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护理房颤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护理房颤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得了房颤,一般的治疗服用药物就可以,而对于严重的患者,一般会采用射频消融房颤,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护理房颤的有效措施:
心脏房颤有哪些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又分为控制节律和恢复节律。控制节律,把心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静息时80次内,活动时100次内,恢复节律往往要用到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包括超声消融等,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效果。第一次做消融治疗,成功率可达到75%到80%左右,对于复发的患者做第二次消融,能把成功率提高到90%左右。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最终目的为达到患者心电节律正常。对于不能恢复正常还能做到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也就是抗凝药物。不管是传统的抗凝药、新型口服抗凝药,都要求按时、按量,遵医嘱,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房颤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21

2020-03-19

59660次收听

房颤要怎么办
房颤在治疗时,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抗凝治疗等。房颤因心室率过快,引发患者出现心慌症状。由于持续比较长的房颤对心脏功能有影响,造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另外,房颤是一个血栓性的疾病,易造成外周血栓栓塞。因此在治疗上,一方面要针对心律失常本身,另一方面要采取抗凝的措施预防血栓栓塞。一、对于心律失常治疗,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在临床普遍被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二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如贝塔受体阻滞剂,三类的抗心律失常,如药氨碘酮、索他洛尔等。目前,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疗效有限,副作用较多,因此并不是临床的选择。二、对于阵发性房颤以及持续时间不是很长的房颤,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综合评估,推荐采用心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通常有根治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明显临床获益。三、抗凝治疗。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口服抗凝药物,疗效显著,副作用可控,相对来讲临床效果比较好,有适应症患者应该积极地采用抗凝治疗措施。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9

60243次收听

02:18
房颤的检查方法
病人出现心慌、气短,走路接不上气的症状,可以到医院就诊查体,医生听到房颤的三个特点,即心率快慢不等、节律不齐、强弱不等时,通过做心电图可以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短,到医院时病人可能已经恢复正常,就需要做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其目的是看心脏的结构有没有改变,房颤的病人大部分都有左心房的扩大,而高血压是心房颤动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房颤的诊断要注意几点:第一是病人描述自己心慌气短。第二是病人脉搏短促、强弱快慢不等。第三是通过到附近的医院里边做心电图,能抓住一次就能确定房颤的发生。
02:19
房颤吃什么药
房颤患者可以服用的药物包括:心室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胺碘酮、普罗帕酮、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等。房颤药物治疗需根据治疗策略进行:治疗房颤一方面应该积极控制症状,一般患者心率比较快,所以采用控制心室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一方面应该预防窦性心律转变为房颤,如阵发性房颤病人可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还有一方面也是最重要一点是预防并发症,因为房颤最严重并发症是血栓栓塞,房颤时心房心室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流进入身体各个部位造成栓塞,最严重是脑栓塞,病人可危及生命,或者偏瘫。预防血栓形成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
02:10
心脏房颤是什么症状
房颤的常见症状有心悸、头晕、胸闷、乏力等。房颤,是心房的颤动。心脏正常跳动,可在60到100之间,但是房颤时,快速性房颤心率会达到200多次,慢速的房颤也会有70、80次。除心率快和慢的变化以外,房颤还有很重要症状是节律的不规整、心房血栓的形成。当血栓随着血流脱落以后引起栓塞,会出现脑梗,如果出现脑梗往往是房颤的重要不良预后之一。如果房颤出现后,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还可能表现出体力下降。心房收缩功能占到整个心脏射血分数的15%-30%,所以房颤后还有不典型的表现是乏力。
02:01
心脏房颤是怎么回事
心房颤动是房颤,指心房不规律地收缩。心房颤动的起源往往在于四根肺静脉。一、肺静脉的消融,是治疗房颤的方法之一。二、心房颤动发出之后,会沿着心房纤维向下传导,左心房的变化会导致房颤的持续,所以在射频消融当中,也会针对左房进行一个电的重构的治疗。心房颤动的原因是由肺静脉起源的,而在心房内进行维持,所以在治疗上往往是针对这个原因进行的,在肺静脉进行消融,在左房进行消融。
房颤是怎么回事
房颤是最常见持续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规律性收缩功能消失,代之以无序颤动,只要能引起心慌、肌病变疾病,几乎都可以引起房颤。房颤发作时心房频率可以达到300-600次/分钟,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律,心室率有时可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不整齐,一旦发现心房颤动,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如最常见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都可以引起房颤。主要原因是由于心房肌病变,导致心房内电传导异常引起。随着年龄增长,心房肌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中可达10%。也有一部分患者房颤,没有其他疾病,称之为孤立性房颤。房颤患者症状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心脏功能以及伴随疾病,房颤发作时持续时间等因素,大多数房颤患者会有心慌、呼吸困难、胸痛、疲乏等,有的还会出现头晕或者黑矇,少数房颤没有任何症状,这是在体检时才被发现。因为房颤患者很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而且血栓一旦脱落,很容易引起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
语音时长 01:44

2019-12-18

58879次收听

心脏病房颤的治疗
心脏病房颤的患者需要服用多非利特或氟卡胺等药物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可以搭配服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另外,患者也可以尝试采用电复律疗法等一类电学疗法来缓解病症,必要时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做外科迷路手术。
什么是心脏房颤
心房颤动在我们的正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是一种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新房的跳动失去规律,快速无序的心房颤动波。在临床表现中,心房颤动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心律失常。治疗首先要改变窦性心律,可以通过抗凝治疗来控制心率,因为栓塞是导致房颤的最大风险,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能有效减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身性栓塞危险。采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伊多塞班进行抗凝治疗能有效减少70%的栓塞危险,应当被考虑用于大部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然而,使用抗凝治疗同样和增加的大出血危险相关。但就大部分病人而言,病人获得的益处明显大于风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