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或(和)中耳黏膜感染所引起的以中耳腔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分泌性中耳炎首选非手术治疗3个月,治疗原则是对症病因,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和清除中耳积液。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以下这几种。
抗菌药物:急性期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根据病变严重程度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第3代头孢菌素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抗菌作用较强,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l%麻黄碱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每日3~4次,保持鼻腔和咽鼓管口的通畅。患者应要采用头低位的滴鼻体位。
促纤毛运动及排泄功能:稀化黏素类药物有利于纤毛的排泄功能,降低咽鼓管黏膜的表面张力和咽鼓管开放的压力。
口服药: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咽鼓管吹张:在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的前提下,可对患者实施咽鼓管吹张治疗,慢性期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每侧1ml,共3~6次。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中耳炎用什么药中耳炎
- 2 中耳炎用什么
- 3 中耳炎严重吗?
- 4 中耳炎怎么引起
- 5 什么是中耳炎
- 6 中耳炎严重吗
- 7 什么叫中耳炎
- 8 中耳炎散可以治中耳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