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自身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有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

发布时间:2022-07-252518次浏览

摘要:本例患者为51岁男性,前往医院查体时发现三系减少二十余天,最近四天深感乏力,遂前来我院接受诊疗。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显示患者三系减少,胆红素升高,Coombs试验阳性,结合相关检测后确诊为溶血性贫血。经住院治疗一个月,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有所好转,遂出院。

【基本信息】男、51岁

【疾病类型】溶血性贫血

【就诊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2月

【治疗方案】针对溶血性贫血,予以甲泼尼龙片消炎、免疫抑制;针对溶血性贫血引起的恶心、呕吐,予以氯化钠注射液补充电解质、防脱水,同时应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抗心律失常、防血栓形成;应用注射用地西他滨治疗,激活抑癌基因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一个月,出院继续服用药物,一周后需复查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有所好转

一、初次面诊

今天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该患者于二十多天前查体时,发现自身三系减少。当时患者并未感到身体有任何不适,且自我感觉良好,也就对检查结果不以为然。直至四天前,患者明显感受到四肢乏力,整日无精打采,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遂前来我院接受诊疗。经查体,发现患者除皮肤黏膜及巩膜轻度黄染外,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四肢乏力等症状特征,初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为进一步接受诊疗,以“溶血性贫血”收入我科。患者得知结果后颇为感慨,他后悔没在早期体检时就立刻就医,导致病情一拖再拖,发展成如今这个地步。同时,患者自述称,自己无不良嗜好,饮食结构也正常,为何会患上此病,我一边安抚对方的焦虑情绪,一边向其解释病因。诱发溶血性贫血的病因主要分两种,一是红细胞自身异常,二是红细胞外部异常,其中包括先天遗传与后期感染。大面积烧伤、化学因素中毒以及过量摄入蚕豆等其他因素也可直接诱发溶血性贫血。在排除各种致病因后,引发患者溶血性贫血的诱因,可能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二、治疗经过

通过血清检查,显示患者血液中铁的含量符合正常标准,因此排除缺铁性贫血;通过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降低,通过胆红素代谢检查,显示血游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升高,结合患者四肢乏力等症状特征,最终确诊为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绝对不可忽视,当这种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时,极难根治,因此我必须谨慎应对。我与患者沟通病情,并记录其身体变化特征,最后通过会诊选择使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针对溶血性贫血,给予甲泼尼龙片消炎、免疫抑制;针对溶血性贫血引起的恶心、呕吐,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补充电解质、防脱水,同时应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抗心律失常、防血栓形成;应用注射用地西他滨治疗,激活抑癌基因。患者住院期间,我时刻关注他的身体变化特征,前期患者伴随有恶心、呕吐及腹泻,后症状逐步减轻,直至恢复正常。

图1 经胸常规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图2 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三、治疗效果

尽管患者在住院前期,伴随有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随着药物治疗进一步深入,患者症状逐步减轻,直至恢复正常。住院治疗一月后,患者身体大有好转,血常规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未见异常,遂在住院一月后办理出院手续返家疗养。虽然病情得到基本控制,但患者仍要注意身体的日常养护。除按时定量服用药物外,更要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大便畅通,坚持定期复查。复诊时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四肢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常规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无异常。

四、注意事项

尽管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但出院后仍要注意日常养护问题,我担心口头上的叮嘱患者容易遗漏,特写下相关注意事项:

1、出院后切记按时定量服用药物,不漏服,不错服。

2、定期前往医院复查,若感到身体有所不适,应及时就医。

3、平日里应注意防寒受凉,尽可能减少体力劳动,以免诱发急性溶血症状。

4、延长卧床休息时间,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充足。

5、日常饮食多加注意,不宜过多摄入酸性食物,如肉类、海鲜、花生、啤酒等,优先选择豆腐、海带、奶类以及蔬菜等碱性食物。

6、尽量少喝或者不喝茶,因为茶类会影响铁质吸收,不利于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五、个人感悟

溶血性贫血是循环中红细胞过早破坏,导致生存期缩短所引起的贫血。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晕、乏力及活动耐力下降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除此之外,患者还会伴随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本例患者表现为乏力,且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轻度黄染,由于延误病情,导致症状逐步加重。患者若感到身体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其实溶血性贫血并不可怕,及早就医很重要。通过这次治疗,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增加锻炼次数,提高身体机能,加强自身免疫系统。

相关推荐

01:39
溶血能治好吗
溶血能否治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分析。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多数和基因缺陷有关,比如地中海贫血,轻症病人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病人可以通过切脾治疗。特别危重的病人,可以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改变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就是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攻击患者的红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药物、血浆置换、脾切除等,都可以有效的控制,但这些治疗很难保证疾病不再复发。
01:32
溶血性贫血禁吃什么
溶血性贫血多数和免疫相关,某些食物与药物会激发免疫导致溶血加重。一、忌食海鲜如虾、蟹等,这类食物会导致发生过敏反应。特别对于发作期的溶血性贫血病人,这些海鲜类的食物,一般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二、一些药物中的成分可作为半抗原和红细胞膜结合,介导免疫机制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期,禁忌应用一些既往过敏的药物;一些青霉素类的药物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使用也要慎重。
01:25
溶血有什么后果
溶血的后果,要看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程度和发生的速度综合判断。急性发作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降低很快,也非常严重,机体来不及代偿适应,会引起身体各个脏器严重的反应,如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等。血管内溶血也会造成游离的血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引起急进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血管外溶血往往发生比较慢,血红蛋白降低幅度不重,病人症状因人而异。部分病人表现为面色苍黄、巩膜黄染、胆红素升高,一部分病人出现胆结石、肝脾肿大。
01:46
溶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溶血症临床称为溶血性贫血,主要原因包括:一、红细胞缺陷,如一些地中海贫血等相关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也有一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后天获得的红细胞缺陷。二、红细胞膜上覆盖自身抗原成分,引起自身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三、见于血型错配输血造成,只能通过严格的血型鉴定和严格的临床输血流程加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比如地中海贫血,轻症病人多数无需治疗。重症病人,血红蛋白小于80g/L的病人,可以做脾切除。
溶血的表现
溶血的症状,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病因引起的溶血,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某些人身体发生溶血反应,但是如果溶血比较轻微,有可能就不会有明显身体不适症状。如果溶血反应比较严重,引起身体出现贫血后,就会表现出一些贫血症状。比如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后,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黄疸,而且检测黄疸指数非常高,同时还会伴随有面部皮肤苍白,孩子体质虚弱,容易发生一些感染性疾病等。输血发生溶血反应后,受血者会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腰背部肌肉酸痛和胸闷、乏力、血压下降,以及出现高烧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79437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发生溶血性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血红蛋白值以及引起溶血的原发性疾病而定。如果单纯根据血红蛋白值判断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一般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20g/L。血红蛋白值下降到90-120g/L之间,就属于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下降到60-90g/L,属于中度贫血。如果血红蛋白质下降到30-60g/L,就是重度贫血。发生溶血性贫血后,如果是轻度贫血,病情不是太严重,只要及时处理,一般对健康影响不大。如果是重度贫血,就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0

84765次收听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引起新生儿先天性缺少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变成球形,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发生溶血反应,引起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和先天遗传性溶血症的主要病因。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贫血以及脾肿大等症状。该疾病有75%都是显性遗传,只有很少数,大概15%左右,是阴性遗传。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很容易并发严重贫血和肝脾肿大,以及胆石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婴儿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8339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溶血性贫血较严重,可引起贫血、黄疸症状,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等其他疾病,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溶血性贫血该如何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病因治疗、激素治疗、输血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早期患者,主要是进行病因治疗和激素治疗,其中在进行激素治疗时要特别控制剂量。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就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溶血性贫血如何治
溶血性贫血是抑制性疾病,要针对病因分情况治疗。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查到病因去除可以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止药物病情能很快恢复。感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控制感染溶血会随之停止。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治疗第一步是去除病因。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再查明原因。感染会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要注意防治。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对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效。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溶血性贫血最开始表现是贫血,贫血较为严重要进行输血治疗或成分输血治疗,这可以迅速改善贫血症状。输血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类型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要针对指征严格把关。脾切除可以应用于治疗溶血性贫血,适合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比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征。血红蛋白病脾切除虽然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以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急性血管内溶血会引起急性肾衰竭,休克会导致休克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要积极处理。某些叶酸消耗多的慢性溶血性贫血,要注意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会增加铁的丢失,在证实缺铁后可以用铁剂来治疗。长期依赖输血可能会导致血色病,也要去铁治疗。
语音时长 03:25

2020-03-18

54945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溶血性贫血包括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两种类型,患有急性贫溶血性贫血时,会有高烧、寒战、黄疸、蛋白尿、肾衰竭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有致命的危险。患有慢性溶血性贫血时,会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胆石症、胆绞痛等症状。
04:16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要针对病因来进行治疗,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去除病因。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患者,查到病因并去除就可以治愈。比如,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在停止药物以后,病情就能很快恢复。某些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如果贫血较为严重也要进行输血治疗,这可以迅速地改善贫血的症状,但长期依赖输血有可能会导致血色病,要进行去铁治疗。脾切除也可以应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某些叶酸消耗比较多的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适当补充叶酸。
什么是溶血症
溶血症一般是指红细胞在身体当中发生了溶解和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的症状出现。具体分析如下:
溶血性贫血危害大吗
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数值和导致溶血性贫血背后疾病的严重程度。血红蛋白数值越重,这个症状越重。血红蛋白数值分为四类:120—160g/L为正常,90—12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g/L为极重度。
语音时长 00:54

2018-09-14

56444次收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