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超声测量胆囊息肉存在误差

发布时间:2020-09-1655538次浏览

不需要手术胆囊息肉患者应该定期检查,一般1~3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测量息肉大小。超声检查是目前测量胆囊息肉大小最常用的方法,由于超声仪器普及较好,检查方法简单,对人体没有射线伤害,患者经济负担较轻,也是胆囊息肉患者比较理想的检查。

有的患者会发现每次复查时超声报告上测量出来的胆囊息肉大小都不同,胆囊息肉的大小不是逐渐增大的,而是有时较大,有时较小的。难道胆囊息肉会忽大忽小吗?其实,超声检查并不能十分精确地测量出胆囊息肉的大小,超声检查存在误差。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原理发明的,操作者将探头放在患者身体表面,通过探测超声波回声大小来显示器官每个切面的影像。胆囊息肉常常呈类圆形,在不同的切面会测量出不同的直径。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操作手法,这样可能导致测量胆囊息肉直径时,每个医生选取的测量平面不同,因此测量数值也不同。超声检查仪的分辨率有限,两次测量的胆囊息肉直径之间差异在1~3mm,即使同一个医生短时间内反复检查同一个患者,也常获得不同的测量值。

相关推荐

最为多见的胆囊息肉都有哪些危害
胆囊息肉的出现在生活中是多见的,胆囊息肉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愈好的话,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那么,最为主要的对于胆囊息肉的危害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下吧。1、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息肉有密切关系。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蠕动等功能发挥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这是属于胆囊息肉
最为多见的胆囊息肉怎么护理
一般情况下,没有“最为多见的胆囊息肉怎么护理”的说法,出现胆囊息肉,一般需要通过注意饮食、注意休息、注意服用药物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胆囊息肉能否不手术彻底治愈
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在现在来说也比较常见,手术是彻底治愈的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也并非所有情况下的胆囊息肉都需要手术治疗,也可以采取其他治疗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变类型不同,大小而决定,但其实,手术还是目前彻底治愈胆囊息肉最常见的方式.
无症状息肉的手术指征
胆囊息肉有两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一是有症状,如上腹疼痛,说明胆囊有炎症。第二种情况是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如有下列情况之一也需要手术治疗,即息肉在1cm以上;息肉在短时间内长得很快或多发息肉;息肉长在胆囊颈部。
用药能治疗胆囊息肉吗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那么患上了胆囊息肉吃什么药好呢?
胆囊息肉如何自愈
胆囊息肉一般极少自愈,假性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可在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恢复正常后自愈,而真性息肉不会自愈。胆囊息肉是肝胆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部分假性胆囊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是指胆固醇的结晶附着在胆囊上,与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的变化有关,尤其常见于妊娠妇女,早期由于胆汁淤积可出现症状,但妊娠结束后症状可消失。而真性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不会自愈。该类息肉本身存在确实的细胞成分,是由胆囊黏膜层发展而来,需要密切随访,警惕癌变风险。根据临床经验,一般超过1厘米以上的息肉的癌变几率会明显增加。因此若息肉超过1厘米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同时需要根据息肉在B超检查中的表现、性状以及有无合并肿瘤标记物升高、临床症状等一系列综合因素。
语音时长 01:51

2020-03-18

70428次收听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哪些事项
胆囊息肉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胆囊切除手术者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逐渐过渡,手术后第二天建议吃清淡的流食,在1到2周之内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储备功能容易出现不足,因为胆汁是肝脏分泌的,临时储存在胆囊里,吃饭时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空到肠道里消化食物,在胆囊切除以后,胆汁的储备能力会出现短时间不足,有些患者容易在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出现腹泻,因此在手术后早期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而到后期由于身体的适应和代偿功能会合并出现胆管增宽,从而替代一部分胆囊的胆汁储备的功能。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6

59488次收听

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小及无症状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做个腹部彩超检查。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以上需要采取手术切除,可以采取腹腔镜下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或者采取开放性手术切除胆囊。术后在饮食上不要吃过于油腻大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无不适的症状,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饱胀不适,其次进食后可以出现不适感加重。如果伴有结石,可以出现胆绞痛的症状,但是胆囊息肉可以出现癌变,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大大提高。
语音时长 01:27

2019-12-27

60070次收听

02:46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手术做完切除以后,一般需要有几个注意点:一是手术后,早期患者恢复饮食要尽量缓慢,手术后第二天一般建议病人可以吃一些清淡的流食,在1到2周之内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二是胆囊切除手术以后,胆汁的储备能力就会出现短时间不足,有些患者可能就容易出现在进食油腻的食物以后,出现腹泻,这个时候在手术后早期的时候可以加用一些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来辅助消化的功能,而到后期由于身体的适应和代偿功能会合并出现胆管增宽,从而替代一部分胆囊的胆汁储备的功能。
02:51
胆囊息肉手术后呕吐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手术以后,如果有呕吐的症状,手术的早期基本上是有两个原因:一是有麻药的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症状,随着麻药的代谢,症状可以逐步缓解。二是手术以后由于胃肠道的刺激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短时间的异常,也是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症状会有逐步的改善。如果在胆囊切除手术持续的长时间的出现呕吐的话,就要看一下是不是合并其他的伴随症状,比如腹痛、发烧、转氨酶的异常,进行相应的检查,观察是不是有合并有其他问题的存在,而不要把呕吐的症状完全归结于胆囊手术本身。
03:14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临床上叫做胆囊息肉样变。胆囊息肉有不同类型,第一种,真性息肉,胆囊壁、胆囊粘膜形成炎性息肉;第二种,腺瘤样息肉,胆囊壁上突起实性结构。腺瘤或腺肌症、炎性息肉,增大发生恶变。胆囊单发息肉逐渐增大,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胆固醇成分呈过饱和状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贴附在胆囊壁。
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检查
胆囊息肉应该做彩超,ct,核磁,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的检查,心电图、胸片等检查。胆囊息肉需要做的检查第一个术前的诊断,诊断胆囊息肉术前需要做彩超,需要做根据彩超的情况而定。彩超主要了解的问题是息肉的大小、形态、活动度以及位置,如果大小、形态有恶变倾向的话,建议做一个增强的ct或者核磁来借鉴的判断这个息肉的良恶性的程度,这是术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个检查。
语音时长 01:13

2018-09-14

63834次收听

01:46
胆囊息肉需要做什么检查
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需要做的检查,首先术前诊断,就是彩超的检查。通过胆囊息肉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主要可以了解的问题是,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活动度以及位置。然后,如果根据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胆囊息肉出现恶变的倾向,就建议患者做一个增强ct的检查,或者是核磁共振的检查,来判断这个胆囊息肉的良恶性的程度。这是胆囊息肉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个检查。另外,还有比如血常规检查、凝血检查,以及肝肾功能的检查,在进行手术之前,必备的检查就是抽血检查,还有像心电图检查,以及胸片检查,也是胆囊息肉患者必须要做的检查,这些检查结果,是在麻醉前评估,必须要看到的内容,也是进行胆囊息肉术前,需要检查的内容。
02:00
胆囊息肉需要治疗吗
真息肉如果长到一定程度容易有癌变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个是结石早期一段时间,不到一公分的时候,可以观察,比如用药,患者的低脂饮食,改变例如早上不吃饭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结石的早期能够恢复。当胆囊息肉,差不多一公分的时候,这时建议积极治疗,就做胆囊切除。
胆囊息肉必须治疗吗
真息肉如果长到一定程度容易有癌变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个是结石早期一段时间,不到一公分的时候,可以观察,比如用药,患者的低脂饮食,改变例如早上不吃饭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结石的早期能够恢复。当胆囊息肉,差不多一公分的时候,这时建议积极治疗,就做胆囊切除。
语音时长 01:33

2018-06-29

65129次收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