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妇科 > 妇产科 > 宫颈糜烂
首页上一页123456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肝肾不好可能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可能与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肾脏疾病是引起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肾脏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可能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而引发高血压。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通常表现为血压持续升高,可能伴随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治疗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缬沙坦胶囊、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同时需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肝脏疾病也可能导致高血压。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体内激素和代谢产物的平衡,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肝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能伴随食欲减退、黄疸、腹水等症状。治疗肝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米沙坦片、硝苯地平缓释片、螺内酯片等药物,同时需避免饮酒,减少肝脏损伤。
除肾脏和肝脏疾病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高血压。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均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概率。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血压,如减少盐分摄入、增加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若血压控制不佳,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饮食上应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避免摄入过多加工食品。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可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若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儿童IgA肾病并非无法控制,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主要与免疫异常、感染诱发、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儿童IgA肾病的治疗需根据病理分级和临床表现制定方案。轻度蛋白尿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哌普利片,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联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对于激素抵抗型病例,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可作为二线选择。所有用药均需严格监测肾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
优质蛋白饮食需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1.0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来源。钠盐摄入应限制在每日2-3克,避免腌制食品。合并高钾血症时需限制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同时保证每日热量摄入达到同龄儿童标准值的90%以上。
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疾病活动,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发生急性感染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日常需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尿常规筛查,发现肉眼血尿立即就医。
病情稳定期可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60分钟。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和尿蛋白。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每3-6个月需复查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和血压,青春期患者需加强监测频率。病理进展高风险患儿建议每年进行肾脏超声检查。家长应记录每日尿量和血压变化,发现水肿或尿量减少超过基础值30%时需及时复诊。
儿童IgA肾病患者需建立包含儿科肾内科医生、营养师在内的多学科管理团队。保持规律作息,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防止脱水。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家长应帮助患儿建立治疗信心,避免过度限制正常社交活动。通过系统干预,多数患儿可维持正常生长发育,部分病例在成年后病情可长期稳定。
肾囊肿可能出现腰部隐痛、血尿、腹部肿块等症状,治疗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穿刺引流、腹腔镜手术等。肾囊肿通常由先天发育异常、肾小管阻塞等因素引起,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感染或破裂等并发症。
腰部隐痛是肾囊肿的常见症状,可能与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有关。疼痛多为钝痛或胀痛,活动后可能加重。若囊肿合并感染,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感染时需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
血尿多因囊肿壁血管破裂或合并结石导致,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色或镜下红细胞增多。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需完善尿常规、CT检查排除肿瘤。治疗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止血,合并感染时使用左氧氟沙星片。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减少咖啡因摄入。
巨大肾囊肿可在肋缘下触及光滑包块,按压有弹性感。肿块可能压迫胃肠引起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大小及位置。直径超过5厘米或有压迫症状时,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术或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术后需卧床休息24小时,避免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肾囊肿压迫肾实质可能导致肾素分泌异常,引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血压多呈持续性升高。需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必要时使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每周测量血压2-3次。
多发肾囊肿可能影响肾脏滤过功能,导致肌酐升高、尿比重下降等表现。晚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贫血等慢性肾病症状。需定期检测肾小球滤过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可选用金水宝胶囊保护肾功能,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肾囊肿患者日常应避免腹部外伤,每6-12个月复查肾脏超声。饮食以低盐、优质蛋白为主,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腰痛或血尿加重时需立即就医。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IgA肾病儿童常见症状主要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肾炎,儿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需结合临床检查确诊。
儿童IgA肾病最典型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或持续性镜下血尿,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3天出现。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可能伴有尿频尿急。镜下血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超标。该症状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导致红细胞漏出有关,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调节免疫。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蛋白尿,轻至中度为主,尿蛋白定量多在1-3克/24小时。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严重时可导致低蛋白血症。蛋白尿发生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相关,需限制食盐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减少蛋白漏出。
30%-50%患儿伴随眼睑或下肢凹陷性水肿,晨起时眼睑浮肿明显,活动后下肢肿胀加重。水肿与低蛋白血症及水钠潴留有关,需每日监测体重,控制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限制腌制食品摄入。中重度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同时补充人血白蛋白。
约20%患儿合并血压升高,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相关,需每日定时测量血压,避免情绪激动。饮食应低盐低脂,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降压药物,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血钾水平。
少数进展期患儿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肾功能损害,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这与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相关,需定期检测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可配合中医辨证使用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等改善肾功能,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家长发现儿童有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定期复查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记录每日尿量和血压变化。若使用激素治疗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出现库欣综合征等副作用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IgA肾病四期属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严重阶段,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需通过肾活检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免疫抑制治疗、饮食管理及定期监测肾功能。建议尽早就医,由儿科肾病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IgA肾病四期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常用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等,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家长需每日监测儿童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盐饮食。
大量蛋白尿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和水肿。除降压药外,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家长需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限制儿童摄入过量动物蛋白,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
针对免疫异常导致的肾小球损伤,可能采用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小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治疗期间需监测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预防感染。家长应注意儿童口腔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需根据肾功能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控制磷钾摄入以防电解质紊乱。建议选择低磷乳制品如配方奶粉,避免高钾水果如香蕉、橙子。可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保证热量供应同时减轻肾脏负担。
每1-3个月需复查尿常规、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若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或食欲下降,应立即复诊。家长需记录儿童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就诊时携带完整病历资料供医生评估病情进展。
儿童IgA肾病四期需长期综合管理,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上优先采用蒸煮等低油烹饪方式,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学校活动需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可选择散步或游泳等低强度锻炼。定期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治疗期间接种疫苗前需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