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时一般不建议吃高蛋白食物,可能加重胃肠负担。腹泻期间消化功能减弱,高蛋白食物可能刺激肠道蠕动或增加渗透压,但具体需结合腹泻原因和个体耐受性调整饮食。
急性腹泻时胃肠黏膜可能受损,消化酶分泌减少,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蛋类需要更多消化液分解,未充分消化的蛋白质进入肠道后可能发酵产气,引发腹胀腹痛。此时建议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帮助肠道修复。部分乳糖不耐受患者需避免乳制品,因腹泻可能导致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慢性腹泻或营养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低脂优质蛋白如蒸鱼、嫩豆腐等。感染性腹泻伴随发热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适量补充有助于组织修复,但需避免油炸或高脂烹饪方式。对蛋白过敏或炎症性肠病急性发作患者,应严格限制高蛋白饮食。
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恢复期应从少量低纤维食物开始尝试,观察耐受情况后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比例,避免突然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