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牡蛎一般不建议生吃,可能存在寄生虫、细菌感染等风险。若需食用,应选择经过严格净化和检验的牡蛎,并确保来源可靠。
生牡蛎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等病原体,直接生食易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海域的牡蛎还可能富集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长期摄入可能对肝脏、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生牡蛎中的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可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发热、头痛甚至脑膜炎。生食前未充分清洗或处理不当,还可能因贝类毒素引发麻痹性贝类中毒,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功能。
经过净化的生牡蛎在特定条件下可限量食用,需确保养殖水域无污染,捕捞后立即冷藏并在保质期内食用。专业餐厅通常采用臭氧杀菌、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处理,能降低部分微生物风险。对海鲜过敏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孕妇及儿童应完全避免生食。食用时可搭配柠檬汁或醋等酸性调料,虽不能完全杀菌,但能抑制部分微生物活性。
建议将牡蛎彻底加热至内部温度达到90摄氏度并持续1分钟以上,可有效杀灭病原体。日常选购时注意外壳完整、气味新鲜,避免购买死亡或开口的个体。若生食后出现恶心、皮疹、呼吸困难等不适,需立即就医并告知饮食史。储存时应与其他食物分开,防止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