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鸡蛋可能对身体有害,主要风险包括沙门氏菌感染、生物素吸收障碍、蛋白质消化率降低等。生鸡蛋未经高温杀菌可能携带致病菌,且含有的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营养吸收。
生鸡蛋外壳和蛋液可能携带沙门氏菌,这种细菌可导致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建议选择经过巴氏杀菌的液态蛋制品或充分加热的鸡蛋。
生鸡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与肠道中的生物素结合,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维生素B7的吸收,导致皮肤炎症、脱发等问题。加热可破坏该蛋白结构,熟鸡蛋的生物素利用率可达60%以上。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紧密,人体消化酶难以有效分解,吸收率仅约50%,而煮熟的鸡蛋蛋白质吸收率可提升至90%。未消化的蛋白质可能引发腹胀等不适,对胃肠功能较弱者影响更明显。
鸡蛋过敏人群接触生鸡蛋时,卵类粘蛋白等过敏原活性更强,可能诱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道水肿等。加热可使部分过敏原蛋白变性,降低致敏性。
生鸡蛋的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需要胆汁乳化才能吸收,生食时吸收率较低。适当加热不仅能杀菌,还能促进脂类分解,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度。
日常建议将鸡蛋加热至蛋黄和蛋白完全凝固,水煮蛋需沸腾后继续加热5-6分钟。避免用生鸡蛋制作沙拉酱、提拉米苏等食品,特殊人群可选择经过巴氏消毒的蛋制品。若误食生鸡蛋后出现持续腹泻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储存鸡蛋时应冷藏并尽快食用,清洗蛋壳后需彻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