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身体可能造成肝脏损伤、胃肠刺激、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和免疫功能下降等危害。
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酒精性肝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酒精可增加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饮酒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治疗需戒酒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胃黏膜保护剂。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的风险。酒精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可能引起心肌损伤。部分饮酒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治疗需控制饮酒量,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很重要。
酒精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问题。长期酗酒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酒精性痴呆或韦尼克脑病。治疗需补充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片,严重者需住院进行营养神经治疗。认知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
长期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风险。酒精可抑制白细胞活性,降低机体抵抗力,使人体更容易患肺炎、结核等疾病。饮酒者伤口愈合速度也较慢。治疗需戒酒并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等营养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为减少酒精危害,建议控制饮酒量或戒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饮酒前可适量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减缓酒精吸收。避免空腹饮酒和多种酒类混饮。如出现长期饮酒后的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戒酒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酒精相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