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需长期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核心方案,通过联合使用三种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组合包含拉米夫定片、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和多替拉韦钠片,可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至检测不到水平。该治疗需终身坚持,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将艾滋病从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针对HIV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常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注射液等药物调节免疫系统。这类治疗可辅助提升CD4+T淋巴细胞数量,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但需与抗病毒治疗联合使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免疫功能指标,避免过度免疫激活导致不良反应。
艾滋病患者易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需根据CD4水平进行药物预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常用于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异烟肼片用于结核病预防。当CD4计数低于特定阈值时启动预防性用药,可显著降低重症感染发生概率。
艾滋病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改善心理健康。专业心理咨询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用药依从性。支持性心理治疗能缓解病耻感,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艾滋病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膳食应包含鱼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配合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补充剂。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功能,但需避免与抗病毒药物产生相互影响。
艾滋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瑜伽。饮食需均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生冷食物。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预防机会性感染发生。保持积极心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疾病知识,避免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