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先天梅毒患儿可能出现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骨软骨炎、贫血等症状,症状发展从出生后数周至数月逐渐显现。
患儿可出现铜红色斑丘疹、水疱或大疱,多见于手掌足底,黏膜处可见扁平湿疣或口角皲裂,需通过青霉素规范治疗,药物可选择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或水剂青霉素。
约半数患儿出现肝脏和脾脏进行性肿大,伴随黄疸和转氨酶升高,可能与梅毒螺旋体侵袭内脏有关,治疗需静脉注射水剂青霉素,配合护肝药物如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
表现为肢体假性瘫痪,X线可见干骺端锯齿状改变,与梅毒螺旋体破坏骨组织有关,需使用青霉素治疗,严重者需骨科固定,药物可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辅助治疗。
患儿常有面色苍白、低热、体重不增等表现,血液检查显示溶血性贫血,需输血支持治疗并持续使用青霉素,可配合铁剂如右旋糖酐铁、蛋白琥珀酸铁。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治疗,患儿接触物品应单独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