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补充营养需根据月龄分阶段调整,主要有母乳喂养、配方奶选择、辅食添加、维生素D补充、铁元素摄入等方式。
6月龄内婴儿应优先母乳喂养,母乳含优质蛋白、免疫球蛋白及消化酶,有助于建立肠道菌群平衡。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水分、钙质及DHA。早产儿或母乳不足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搭配母乳强化剂或特殊配方奶。
无法母乳喂养时可选用婴儿配方奶粉,需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阶段配方奶。普通配方奶含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水解蛋白配方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冲泡时按比例调配,避免过浓或过稀,奶瓶需每日消毒。
6月龄起逐步引入强化铁米粉、肉泥等辅食,初期选择单一食材观察耐受性。7-8月龄可添加蔬菜水果泥,9月龄引入蛋黄、鱼类。每次新增食物间隔3-5天,注意记录过敏反应。1岁前避免蜂蜜、整粒坚果等高危食物。
出生后数日即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3 400IU,促进钙磷吸收预防佝偻病。纯母乳喂养儿需持续补充至2岁,配方奶喂养儿需计算奶量中维生素D含量调整补充剂量。夏季阳光充足时可适当减少补充量。
4-6月龄后需注重铁补充,优先选择强化铁米粉、红肉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泥可提升铁吸收率。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避免与钙剂同服影响吸收。
家长需定期监测婴儿生长曲线,记录饮食日志观察过敏反应。辅食阶段保持食物多样性,避免过早添加调味品。出现拒食、体重增长缓慢、反复湿疹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日常注意奶具清洁消毒,制作辅食前充分洗手,剩余食物不宜重复加热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