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首页 >  健康问答 >  外科  >  普通外科  >  其它

肌注与静注的区别大概有哪些?
病情描述:
一些药物注射剂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既可以肌注也可以静注,但有些注射剂却注明肌注(或静注),两者有这么区别吗?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肌注与静注的区别主要有给药途径、吸收速度、适用药物类型、操作风险、适用场景等方面。

    1、给药途径

    肌注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常用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或上臂三角肌。静注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肘窝处的静脉。肌注的药物需要穿过肌肉组织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而静注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需经过组织吸收过程。

    2、吸收速度

    肌注药物的吸收速度较慢,药物需要从肌肉组织逐渐扩散到毛细血管网,通常需要30-60分钟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静注药物可立即进入血液循环,数秒内即可分布全身,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急救场景。

    3、适用药物类型

    肌注适合油性制剂、混悬液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维生素B12注射液、黄体酮注射液等。静注适合水溶性药物、高刺激性药物或需要精确控制剂量的药物,如抗生素类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化疗药物紫杉醇注射液等。

    4、操作风险

    肌注可能引起局部疼痛、硬结或坐骨神经损伤,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系统性反应。静注存在更高风险,包括静脉炎、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过敏反应等,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监测。

    5、适用场景

    肌注常用于疫苗接种、长效药物给药或门诊治疗,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静注多用于急诊抢救、手术麻醉、肿瘤化疗等需要快速或持续给药的场景,如急救时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

    选择注射方式需根据药物性质、治疗需求和患者情况综合判断。肌注后应热敷促进吸收,静注后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两种注射方式均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患者不可自行尝试。注射后出现异常疼痛、皮疹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处理。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药物扩散异常。

相关文章
儿童盲肠炎的症状
儿童遇到盲肠炎的情况可能会引起一些典型的症状,家长应该要提前掌握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该问题的存在,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右下腹部持续疼痛,可能会出现低烧到高烧的变化,还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肝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因
肝门静脉高压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找,第1个就是看肝前型,第2个就是肝内型,最后一个就是肝后型。对于这三个方面在进行寻找原因的时候,要具体的来进行治疗和解决,因为静脉高压也会造成肠胃方面受到损伤。
门静脉高压最危险的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通常都很大,可导致急剧的血压下降和失血性休克。门静脉高压最危险的并发症还包括肝性脑病、胃肠道出血以及肝肾综合征。
TIPS手术能维持几年
TIPS手术维持时间跟术后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反应有关,一般无并发症反应者,可终身使用。若在术后一个月内出现内部管道脱落、或患有胆道感染、肝性脑病或其他肝脏疾病者,可能会影响手术维持时间,术后需严格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诱发并发症。
哪4种疾病不可忽视,随时可能转为尿毒症
一般来说,并未存在哪4种疾病不可忽视,随时可能转为尿毒症这一固定说法。尿路感染、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这四种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转为尿毒症。具体分析如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