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支气管和肺泡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的疾病,病理特征包括小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和肺气肿改变。全球慢性病负担研究显示,该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肺功能检查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70%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长期吸烟是主要致病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纤毛和肺泡结构。职业性粉尘接触如煤矿、纺织业工作环境,以及长期使用生物燃料烹饪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也是重要诱因。部分患者存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易感因素。
早期表现为晨起咳嗽伴白色黏液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活动后气促。急性加重期痰量增多呈脓性,伴有喘息和胸闷。严重者静息状态下即感呼吸困难,出现桶状胸等体征,可能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排除哮喘。胸部CT可评估肺气肿程度和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动脉血气分析用于判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六分钟步行试验能客观评估运动耐量。
稳定期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常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药物。急性加重需加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糖皮质激素。氧疗适用于低氧血症患者,肺康复训练可改善生活质量。戒烟和接种流感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适当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定期监测肺功能,出现痰量增多或呼吸困难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