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最重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主要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因素如细菌感染、冷空气刺激、粉尘或化学气体吸入等也可能诱发。
流感病毒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鼻病毒多引起普通感冒,但可能向下蔓延至气管。腺病毒感染常见于儿童,除咳嗽外常伴结膜炎或腹泻。病毒损伤气道黏膜后易继发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细菌性支气管炎常见黄绿色脓痰,可能伴随发热。百日咳杆菌感染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婴幼儿症状更为严重。
寒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黏膜,导致血管收缩和纤毛运动减弱。冬季发病率显著升高,户外工作者更易发病。冷刺激可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与哮喘发作存在关联。
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可能造成气道慢性损伤。二氧化硅、煤尘等职业粉尘可破坏气道自净功能。短期高浓度粉尘接触可能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突发性咳嗽和胸闷。
氯气、氨气等刺激性气体可直接腐蚀气道黏膜。吸烟者气道防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反复感染。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可能诱发过敏性支气管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可减少冷空气刺激。吸烟者应戒烟,职业暴露者需做好防护。出现持续发热、脓痰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适量饮用温水有助于稀释痰液,蜂蜜可能缓解夜间咳嗽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