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发生呕血可通过紧急止血、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呕血通常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肝癌破裂等原因引起。
呕血时需立即让患者侧卧防止误吸,禁食禁水,监测血压和心率。可临时使用冰盐水洗胃收缩血管,或遵医嘱静脉滴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家属需记录呕血量、颜色及伴随症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选用盐酸普萘洛尔片降低出血风险,联合注射用血凝酶止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需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配合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所有药物均需在监护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情况稳定后需尽快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后实施内镜下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术。术后需禁食24-48小时,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内镜治疗可能需重复进行,患者需配合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内镜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支架血栓,并监测肝性脑病症状。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肝功能恶化,需结合患者Child-Pugh分级谨慎选择。
顽固性出血可考虑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肝移植。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手术风险较高,适用于肝功能代偿良好且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需充分沟通后决策。
肝硬化呕血患者需长期保持软食,避免粗糙、辛辣食物及用力排便。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腹水。家属应学习识别嗜睡、行为异常等肝性脑病前兆,随身携带病情说明卡以备急救。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胃镜,由消化内科和肝病科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