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氧疗、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并发症防治和康复管理。
<h3>1、氧疗</h3>氧疗是呼吸衰竭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选择鼻导管、面罩或无创通气等方式,目标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吸氧浓度,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h3>2、病因治疗</h3>针对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采取特异性干预。肺部感染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进行抗炎解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积极处理原发创伤或感染灶。
<h3>3、支持治疗</h3>包括机械通气和循环支持。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意识清醒的轻中度患者,有创通气用于严重病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建议早期肠内营养,维持每日热量摄入。
<h3>4、并发症防治</h3>重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和应激性溃疡。可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血气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气胸、肺不张等并发症。
<h3>5、康复管理</h3>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展呼吸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肺功能锻炼。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从床上活动过渡到步行训练。出院前评估家庭氧疗需求,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定期随访肺功能和血气指标。
呼吸衰竭患者日常需避免呼吸道感染,戒烟并远离空气污染环境。保持适宜室内温湿度,每日进行呼吸操锻炼。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腹胀影响呼吸。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气促加重、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时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肺功能,慢性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