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梅毒感染时间需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临床症状分期及病史追溯,主要依据包括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时间点以及硬下疳等典型皮损出现时间。
早期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如RPR)滴度通常较高,治疗后滴度下降速度可辅助判断感染时长,特异性抗体(如TPPA)阳性结果可追溯感染起点。
一期梅毒硬下疳多在感染后2-4周出现,二期梅毒疹通常在感染后2-3个月发生,三期梅毒损害提示感染超过2年。
通过详细询问高危性行为时间、既往检测结果及配偶/伴侣感染情况,可初步框定感染时间窗。
IgM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3个月内新发感染,脑脊液检查可确认是否进展为神经梅毒(晚期表现)。
建议尽早就医完善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综合评估,感染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并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