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浆的危害主要包括短暂性低血容量反应、局部淤青或血肿、感染风险、铁缺乏等,多数为轻微且可控的短期反应。
血浆采集后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容量症状,与短时间内体液丢失有关,平卧休息并补充电解质饮料可缓解。
穿刺部位可能因血管损伤出现淤青或血肿,按压止血后24小时内冷敷可减轻症状,通常一周内自行吸收。
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穿刺点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消毒处理并观察,严重时需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
频繁献血浆可能引起铁蛋白下降,导致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建议间隔3个月以上捐献,必要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硫酸亚铁。
献血浆后应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饮食中增加红肉、菠菜等富铁食物,出现持续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