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可通过大便性状改变、体重增长正常、无其他异常症状、排除感染因素等方式判断。母乳性腹泻通常由母乳成分特殊、乳糖不耐受、喂养方式不当、母亲饮食影响等原因引起。
母乳性腹泻表现为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但无黏液血丝。建议家长记录排便频率与性状,若持续超过一周需就医排除病理性腹泻。
虽排便次数增加但体重增长正常是重要特征。家长需定期测量体重,若增长曲线低于正常范围需警惕营养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
无发热、呕吐、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如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等疾病。
母亲摄入过多高糖或高脂食物可能导致乳汁成分改变。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乳制品摄入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