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因留置导尿管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液浑浊或血尿,严重时可导致肾盂肾炎或败血症。
导尿管破坏尿道自然屏障,细菌可沿管壁逆行侵入膀胱。常见于留置导尿管超过72小时,需及时拔管并留取尿培养,抗生素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或磷霉素。
导管表面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导致反复感染。表现为持续低热和尿液沉淀物增多,治疗需更换导尿管,药物选择包括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集尿袋位置过高或未按时清空会增加感染风险。需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会阴,出现脓尿时可短期服用呋喃妥因。
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更易发生严重感染。这类患者需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出现寒战高热时应静脉使用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
预防重点在于严格无菌操作、尽早拔除导尿管,长期留置者建议使用银离子涂层导管,日常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