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讲的收敛主要指通过药物或疗法减少体液异常外泄、固摄气血津液,常用于治疗自汗、遗精、久泻等病症,具体方式包括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等。
针对气虚自汗或阴虚盗汗,常用麻黄根、浮小麦等收敛药材配伍黄芪补气,或与生地滋阴药物同用,减少汗液过度流失。
治疗脾虚久泻或五更泄泻,多采用赤石脂、禹余粮等涩肠药物,配合白术健脾,通过吸附肠道水分和抑制肠蠕动达到止泻效果。
应对肾虚遗精滑泄,常用金樱子、芡实等收涩药物,与熟地黄等补肾药材协同使用,增强肾气封藏功能。
对于创面渗血或慢性溃疡,选用白及、五倍子等具收敛生肌作用的药物,促进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
中医收敛疗法需辨证使用,避免过度固涩导致邪气内闭,日常可配合山药、莲子等健脾固摄食材辅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