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接触过敏原、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方式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遗传倾向,表现为皮肤干燥和免疫异常。建议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屏障,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
过度清洁或环境干燥导致皮脂膜破坏,使外界刺激物易侵入。需减少洗澡频率,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立即涂抹凡士林等封闭性保湿剂。
镍金属、染发剂或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局部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严重时需口服泼尼松。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会加重炎症反应,皮损出现渗液、结痂。需配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顽固病例可考虑他克莫司软膏进行免疫调节。
避免穿化纤衣物摩擦患处,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发作期忌食海鲜、辛辣食物。持续加重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