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现低热属于常见现象,通常由创伤性炎症反应引起,多数体温在38℃以下且持续1-2天会自行消退。
拔牙过程中牙槽骨和软组织受到机械刺激,局部释放前列腺素等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建议用冰袋间断冷敷患侧面部,避免用力漱口。
创口被食物残渣或细菌污染可能引发局部感染,伴随患处红肿疼痛加剧。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时可能诱发剧烈疼痛伴低热,多发于术后3-4天。需口腔科医生进行清创并填塞碘仿纱条。
原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者易出现发热反应,糖尿病患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临时退热。
术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过热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