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等胆汁淤积症状,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肝脏代谢异常等原因有关。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抑制肝细胞胆汁排泄功能,导致胆汁酸沉积。可通过低脂饮食、左侧卧位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药物。
ABCB4基因突变等遗传缺陷可导致胆汁转运障碍。建议有家族史的孕妇孕早期筛查胆汁酸,必要时使用消胆胺、维生素K等药物预防并发症。
高脂饮食、多胎妊娠等因素加重肝脏负担。需控制体重增长,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可配合使用苯巴比妥片改善胆汁排泄。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时易诱发胆汁淤积。表现为尿色加深、粪便变浅,需完善肝功能检查,禁用氯丙嗪等肝毒性药物,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每日记录胎动情况,遵医嘱定期复查血清胆汁酸及肝功能指标,分娩后症状多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