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和壮阳可以同补,但需根据体质辨证施治,避免盲目进补。中医调理需兼顾阴阳平衡,主要有肾阴虚火旺、肾阳虚衰、阴阳两虚、脾胃虚弱四种常见证型。
表现为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配合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避免同时使用鹿茸等温燥之品。
出现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宜用右归丸温补肾阳,配伍枸杞子、山茱萸等滋阴药物防止燥热伤阴。
既有阴虚症状又见阳虚表现,可选择龟鹿二仙胶等阴阳双补方剂,需由中医师精确调配各药材比例。
消化功能差者应先健脾和胃,服用参苓白术散调理后天之本,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行滋补。
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识,选择适合的中成药或食疗方案,避免自行滥用补药导致阴阳失衡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