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密切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及水源污染。病毒通过感染神经系统导致肌肉瘫痪,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粪便进入口腔引发感染,建议家长加强儿童如厕后洗手管理,避免接触污染物品。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可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维生素B族或辅酶Q10等药物辅助治疗。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玩具可能传播病毒,家长需定期消毒儿童用品。疾病进展期可能出现肢体疼痛,临床常用干扰素、甘露醇或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症状。
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易感,需及时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典型症状为不对称性瘫痪,急性期可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甲钴胺或神经节苷脂等药物。
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可导致群体感染,家长应确保饮用水煮沸消毒。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或营养神经药物。
预防重点在于规范接种疫苗,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伴肢体无力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