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监测肝功能主要关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四项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肝脏合成功能。
ALT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或坏死,急性乙肝时数值可超过正常值10倍,慢性乙肝活动期通常升高2-5倍,需配合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治疗。
AST异常除肝脏病变外还可能源于心肌或肌肉损伤,AST/ALT比值大于1时需警惕肝硬化可能,建议联合超声检查评估肝脏形态。
数值上升说明胆汁排泄障碍,当超过正常值3倍可能出现黄疸,需排查胆道梗阻并配合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干预。
低于30g/L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可能伴随腹水形成,需加强优质蛋白摄入并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建议每3-6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结构,出现指标持续异常应及时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