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疣可能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不洁性行为、皮肤黏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人乳头瘤病毒6型、11型感染是主要病因,表现为肛周菜花样赘生物。可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干扰素凝胶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艾滋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常伴多发疣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光动力治疗,同时配合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
肛交行为导致病毒传播,疣体多呈簇状分布。建议伴侣同治,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去除疣体后,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肛裂或痔疮搔抓后皮肤破损易感染,表现为疣体基底发红。需先处理原发病,再使用氟尿嘧啶软膏配合液氮冷冻治疗。
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建议穿纯棉透气内裤减少摩擦。出现疣体增大或出血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或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