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可由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诱发,主要诱因包括家族过敏史、空气污染、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等。
约60%患者存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与IL-4、ADAM33等基因变异相关。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肺功能筛查,可遵医嘱使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奥马珠单抗等药物控制症状。
长期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会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应做好环境控制,症状发作时可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等吸入制剂。
Th1/Th2细胞失衡与IgE过度分泌有关,通常伴随鼻痒、眼痒等症状。免疫调节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扎鲁司特、糠酸莫米松等。
儿童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能损伤气道上皮,增加患病风险。合并感染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
建议患者建立过敏原日记,避免剧烈温差刺激,规范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急性发作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