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可能由噪声暴露、药物损伤、中耳炎、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助听器、鼓膜修补术、人工耳蜗植入等方式干预。
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会导致毛细胞损伤,表现为渐进性高频听力下降。建议使用降噪耳塞,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
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损害耳蜗毛细胞,常引发双侧对称性耳聋。用药期间需监测听力,必要时改用阿米卡星替代。
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或听骨链破坏,伴随耳痛和耳漏。急性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慢性病例需行鼓室成形术。
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耳聋占遗传性聋50%,多表现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确诊后需在3岁前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日常需控制耳机音量不超过60%,避免用力擤鼻,新生儿建议进行耳聋基因筛查。